《我的叔叔于勒》创新教学设计
映潮品读
“
特快号船长
”
作用欣赏
在文学作品中,由出乎意料的因素造成人物奇遇之类的情节或者细节,称为
“
巧合
”
。
因此人们在分析鉴赏小说的内容与艺术手法时,常常说到
“
巧合
”
词。也有这样的说法:
“
巧合
”
让故事如此美丽。另外,还有一种
“
误会
”
手法,与
“
巧合
”
手法一样,也让故事美丽起来。
“
巧合
”
的手法表现在《我的叔叔于勒》中,是一种
“
奇遇性的巧合
”
,是一种
“
巧遇
”
,它同样让人赞叹:
“
巧遇
”
让故事如此美丽。
“
巧合
”
也好,
“
巧遇
”
也好,从小说的构思与表达来看,它们往往用来浓缩时空,让人物突然相聚,让气氛陡然变化,让矛盾变得激烈,让波澜层层荡漾。
这就是
“
场景设置
”
的艺术表现之一:运用
“
巧合
”
或者
“
误会
”
的手法,在设计好了的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内集中地展开故事。
《我的叔叔于勒》中的
“
巧遇
”
就发生在去哲尔赛岛旅行的轮船上。在没有去哲尔赛岛旅行之前,故事已经延续了十多年,而在这发生
“
巧遇
”
的
“
特快号
”
上,故事在瞬间的起伏中让人物各自迸发性格的火花,然后走向结束。
而让这样的
“
巧遇
”
缩放艺术力量的,却离不开
“
特快号
”
上的那位
“
船长
”
。
我们来欣赏下面的细节描写:
最后我父亲终于说:“您船上有一个卖牡蛎的,那个人倒很有趣。您知道这个家伙的底细吗?”
船长本已不耐烦我父亲那番谈话,就冷冷地回答说:“他是个法国老流氓,去年我在美洲碰到他,就把他带回祖国。据说他在勒阿弗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他叫于勒……姓达尔芒司,——也不知还是达尔汪司,总之是跟这差不多的那么一个姓。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经落到什么田地!”
面对疑似于勒的水手,菲利普不敢探问,于是就
“
引
”
出了
“
船长
”
,有了与
“
船长
”
的寒暄。
这实在是十分自然而又美妙的一笔,其中的意味非常深长。
从小说情节发展的逻辑看,没有这位
“
船长
”
的出现,故事难以走向高潮。正是由于
“
船长
”
非常明确地证明了菲利普眼前这位衣服褴褛的水手就是于勒,故事才有了菲利普夫妇紧张、恐怖、愤怒、憎恨、诅咒等一系列毫无人情味的反常表现。可以说,此时的
“
船长
”
处在故事的一个
“
关节
”
之上,只有他能够最简捷地让
“
关节
”
运动起来。在此之后,菲利普夫妇一切美好的幻觉全部破灭,心头的恐惧与怒火同时爆发,故事情节的发展走向戏剧性的高潮。
“
船长
”
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从菲
23《我的叔叔于勒》创新教学设计【余映潮初中语文创新教学设计】【中编:文学作品创新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