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创新教学设计
映潮品读
略说《壶口瀑布》之美
梁衡先生的《壶口瀑布》是一篇游记。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赞美了黄河
“
挟而不服
”“
压而不弯
”“
勇往直前
”
的伟大精神,升华出黄河所特有的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精神。
这篇游记构思宏阔,描绘细腻,表达之美,俯拾即是。全文共由六个段落构成。
第一段为:
“
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
此段有两个层次,两种意味。第一层介绍壶口瀑布的所在之地,第二层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
“
两次
”
是统领全文的关键词。
于是作者用
“
第一次是雨季
”“
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
”
来
照应第
一段中的关键句与关键词。第二段写雨季中的壶口瀑布,是略写,是铺垫;第三、四段写枯水季节里的壶口瀑布,是详写,是着力的铺展。它们共同形成这篇游记的主体部分。
第五段堪称妙笔,表现出变化表达节奏的高妙手法。不再写壶口瀑布的水势,而是巧变角度,用
“
看罢水,我再细观脚下的石
”
一句承上启下,
写水的
力量造就了壶口瀑布:
“
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
”
,颇有
“
不
著一字,尽得风流
”
的意味,这其实还是在写壶口瀑布的威力无穷、壮美无比。
第六段表现出一般游记的共同规律:卒章显旨、画龙点睛。用一个充满深情与激情的段落,进行抒情与议论,由实而虚,由水及人,揭示出深刻的哲理。
梁衡先生曾表述过
“
散文三美
”
的观点。他认为好的散文,应该有三个层次的美。第一个层次是
“
叙述之美
”
,即写景、状物、描述要准确、干净。第二个层次是
“
意境之美
”
,即要写出感觉、感情。第三个层次是
“
哲理之美
”
,即要写出新的思想。从文章的整体构思来看,《壶口瀑布》很切实地表现了散文
“
叙述之美
”“
意境之美
”“
哲理之美
”
的特点。
再读课文,我们还可以发现全文的
“
起承转合之美
”
与
“
叙议结合之美
”
。特别是
“
叙议结合之美
”
,大大增强了本文的抒情力度和议论深度。从全文看,第一至五段是
“
叙
”
,第六段是
“
议
”
,表现出鲜明的
“
叙议结合
”
的结构与手法;从段落看,从第二段起到尾段,几乎每个段都运用了
“
叙议结合
”
的表达形式。
再细读课文,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发现文中细节描写的美、段落描述的美、句群组合的美、句式运用的美、短语丰富的美、修辞生动的美等。
这些都是极有训练魅力的教学资源。
映潮说
课
教学创意:文
意把握
训练,
精段细读
训练,语言学用训练
16《壶口瀑布》创新教学设计【余映潮初中语文创新教学设计】【中编:文学作品创新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