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创新教学设计
映潮品读
一
种美妙实用的段式
——
从《苏州园林》说起
叶圣陶的《苏州园林》里有这样一个段落: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
窗,
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
窗尽量
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
窗,
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这一段表现出明晰的结构层次。全段分为两层:第一层似乎是
“
正面描写
”
,第二层好像是
“
侧面烘托
”
;第一层好像是
“
叙
”
,第二层有点像
“
议
”
;如果说第一层是
“
写景
”
,那么第二层就是
“
抒情
”
;假设第一层是
“
说明
”
,第二层便可视作
“
观感
”
。
这种语言组合运用了一种非常美妙实用的段落结构模式。在《苏州园林》中我们还可找到其他类似的例子: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
檐漏
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如果我们要给这样一种语言表达模式进行写作规律
“
命名
”
的话,可以
着眼于段中
的第二层次,称之为
“
衬笔式
”
。
这种语言表达的模式,美就美在这
“
衬托
”
的一笔。它往往写出人们的感受,通过写出人们的喜爱,从侧面表现事物的美好、精致、迷人;它往往用评说、评介、点示性的语言进行评赞,点出事物的意义,揭示事物的价值;它往往着眼于人们的观感,或者以婉曲的方式引用诗句、说法,以表现事物的突出特征和观赏价值。
下面是充分的例证:
例
一
:从御花园
出顺贞门
,就到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对面就是景山。景山是明代修建紫禁城的时候,用护城河中挖出的泥土堆起来的,现在成了风景优美的景山公园。|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又井然有序。这样宏伟
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选自《故宫博物院》)。
例二: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成宽大的石阶。石阶以小平台划分为8段,每段30步至54步不等,共290级。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
07《苏州园林》创新教学设计【余映潮初中语文创新教学设计】【上篇:实用文创新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