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 司马迁
活动一:对话文本,识其人
任务设置: 请阅读文章提取课文相关信息内容及搜集的课外资料,为屈原整理一份简略的人物年表。
楚怀王时期:任——疏——流公元前340年:正月初七日,出生于楚国丹阳。公元前320年到公元前315年:楚怀王甚任之,任楚怀王左徒,忙于楚国内政外交,变法改革。公元前314年:因上官大夫之谗而见疏,被罢左徒之官,任三闾大夫之职公元前313年:第一次流放汉北地区,秦国张仪破楚齐联盟。公元前304年:流浪汉北顷襄王时期:迁——死公元前296年:楚怀王死于秦,被免去三闾大夫之职,放逐江南公元前294年到公元前279年:屈原第二次被流放到南方荒僻地。 公元前278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白起攻下郢都,62岁左右,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屈原年表
活动二:对话屈原,明其志
任务一设置:请结合《渔父》和课文第10段内容,将渔父与屈原江滨对话编写剧本,排演为短剧,课上展演。提示:注意人物神态、语言语气特点。思考:如何理解屈原和渔父这两次对话的内容?
任务二设置:请结合全文内容,重点第3、8、12段,思考屈原的志是什么?屈原的志:是洁身自好,志洁行廉的品质,是忠君爱国的思想意识,是富强祖国的理想追求。屈原选择以死明志,体现了他“志洁行廉”的高贵人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抗争精神和强烈的忠君爱国精神。
活动三:对话史公,探深意
任务设置:后人曾评议司马迁作“屈”传说:“史公与屈子实有同心。”请以朗读者的身份,从《报任安书》、《太史公自序》、《屈原列传》等文中选读史公之言,并谈谈史公与屈子同心为何?思考司马迁笔下的屈原形象与作者经历之间的关系。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报任安书》
思考:作者为何“悲其志”? 司马迁“悲其志”,就是对屈原人格和追求的肯定,是对腐朽朝廷、黑暗社会的鞭挞。 他们的遭遇相似,一个受到小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二PPT【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