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目标、编写意图【第二单元】【必修上册】【教师用书】

写作安排了两方面的学习任务,一是贯穿于单元学习任务之中的写优秀新闻推荐书,二是本单元专项写作任务“写人要关注事例和细节”。
首页 教学参考 教师用书 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单元目标、编写意图【第二单元】【必修上册】【教师用书】

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提供doc可编辑文档下载:下载地址

 

 

单元目标

 

1.学习优秀劳动者的杰出事迹,体会“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认识坚守与践行工匠精神在当代的意义与价值,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自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美德。

2.学习通讯报道,学会准确把握新闻信息,学习以典型事件和细节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分析报道角度,区分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理解新闻的倾向性,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

3.学习新闻评论,理解评论所依据的新闻事实与评论的立场、观点的关系,理解评论的舆论导向性。学习联系社会现实提出观点并合理阐述的写法,体会新闻评论直面现实,有的放矢的文体特点。

4.鉴赏表现劳动生活的古代诗歌,体会劳动之美,自觉地在学习实践中丰富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对美好情感的体验,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编写意图

 

本单元的主体属于必修课程“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课程标准指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包括实用性文本的独立阅读与理解,日常社会生活需要的口头与书面的表达交流。通过本任务群的学习,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高阅读与表达交流的水平,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同时,对该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作了如下说明:

 

(1)学习多角度观察社会生活,掌握当代社会常用的实用文本,善于学习并运用新的表达方式。

(2)学习运用简明生动的语言,介绍比较复杂的事物,说明比较复杂的事理。

(3)具体学习内容,可选择社会交往类的,如会谈、谈判、讨论及其纪要,活动策划书、计划、制度等常见文书,应聘面试的应对,面向大众的演讲、陈述和致辞;也可选择新闻传媒类的,如新闻、通讯、调查、访谈、述评,主持、电视演讲与讨论,网络新文体(包括比较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还可选择知识性读物类的,如复杂的说明文、科普读物、社会科学类通俗读物等。

 

本单元作为该任务群的第一个单元,以“劳动光荣”为人文主题,围绕新闻传媒类内容(通讯、新闻评论)展开设计,同时还选了两首古诗,增进学生对我国古代劳动生活的了解。在书面表达方面安排了“写人要关注事例和细节”的写作任务。

这个单元的三组六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文明”这一道理,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美德,培养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树立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的劳动观念。

第4课是三篇人物通讯。《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介绍了农学家袁隆平的事迹。袁隆平经过长期而艰苦的努力,发现天然杂交稻,培育杂交稻,选育“超级稻”;他勇立潮头、引领创新,他的劳动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并引导着一场新的“绿色革命”。《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中,张秉贵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精神,热情周到地做好售货工作,在平凡的劳动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就,温暖了几代顾客的心。《“探界者”钟扬》中,钟扬是个植物学家、科普达人、援藏干部和教育专家,他在不同领域里所做出的杰出成就,都是他对“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不懈探索的结果。以上三位都是杰出的劳动者,他们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在不同的岗位上辛勤劳动与创造,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5课是新闻评论《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文章结合时代特点深入阐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呼吁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中努力践行。探讨这个问题,对于指导学生认识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激发他们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情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第6课是两首表现劳动的古诗。《芣苢》描绘了采摘芣苢的劳动过程,表现了欢快的劳动场景和劳动女性的愉悦之情,体现了劳动之美。《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中麦收时节久雨忽晴给农人带来的喜悦,以及充满乡村气息的饮食,都表现出劳动的欢乐、丰收的喜悦和浓浓的亲情。(注:《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已更改为《插秧歌》)

选定新闻作品时,充分考虑到了新闻的类型、典范性、内容、写作特点及其社会影响等方面的因素。

第4课中,《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三篇是人物通讯,展现了三位当代杰出劳动者的风采。作为时代楷模,他们的劳动与业绩反映了时代精神,因此这三篇通讯的主题意义深远,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这三篇都是典范的通讯作品,都具有通过典型材料,以生动的细节表现人物个性的特点。正是通讯中所表现出的他们的个性风采,使他们成为人们心中一个个有时代精神的劳动模范典型:“杂交水稻之父”“一团火”“探界者”。在报道人物及其事迹时,这三篇通讯往往利用新闻背景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人物形象,认识人物业绩的价值,同时也揭示出时代精神的内涵。虽然新闻要以“事实说话”,但记者的观点、情感往往会蕴含在新闻事实中,总体来说,这三篇通讯都具有鲜明、显豁的思想主旨,记者往往会直接表达思想情感,直接进行主观评价。从内容上说,这是先进人物报道引导舆论的目的和宗旨决定的;从形式上说,也突出地体现了通讯与消息的不同特点。

第5课《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是新闻评论。新闻评论要运用正确的观点方法评析现实社会中的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具有鲜明的意旨和明确的导向,旨在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认识,指导社会实践。《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阐述了现代社会如何坚守和践行工匠精神的问题,联系当代社会的现实和需要提出观点,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到现实意义、当代价值等进行了深入的论述,体现了新闻评论直面现实、引导舆论的特点。

另外,第6课是两首表现劳动的古诗。《芣苢》重章叠句,回环往复,节奏轻快,通过一系列动词的变换,细腻地描绘了劳动的过程,以欢快的劳动场景和劳动者的愉悦之情表现了劳动之美。《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虽然没有正面描绘收麦的情景,但通过侧面描写,从“急炊”和“多博”的慰劳角度,以“怜汝足精神”的慈爱情感,还有“败场圃”和“舞比邻”的对比等,表现了劳动的热烈和丰收的喜悦。

 

写作安排了两方面的学习任务,一是贯穿于单元学习任务之中的写优秀新闻推荐书,二是本单元专项写作任务“写人要关注事例和细节”。这一写作任务是与单元的人文主题和所学的新闻文体密切相关的。虽然只是要求写一个熟悉的劳动者,属于记叙文的写作训练,并不要求写人物通讯,但其中写“劳动者”与“触动我们的心灵”的选材要求,以及“选取典型事例,写出人物特征”、写出“真实感人的细节”的写作方法要求,与本单元“劳动光荣”的人文主题相关,与第4课中三篇通讯的写作方法相关。设计目的是把单元写作实践与单元人文主题的学习、单元中通讯的阅读结合起来,发挥学科的育人功能,同时,由学生通过综合实践,自主梳理探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写作实践中。

QQ
企业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