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必修下册 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齐桓晋文之事》4分层作业(原卷)-统编版必修下册

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 同步教学 教案 学案 课件 作业 答案 详解 DOCX   5页   下载754   2024-03-12   浏览269   收藏750   点赞6208   评分-   2644字   18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齐桓晋文之事》4分层作业(原卷)-统编版必修下册 第1页
《齐桓晋文之事》4分层作业(原卷)-统编版必修下册 第2页
剩余3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 齐桓晋文之事 》分层作业 *基础达标+能力提升+链接高考 三步提升 建议用时:4 0 分钟 班级: 姓名: 得分: 基础达标 基础达标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无罪而 就 死地   就:走向 B.以小易大, 彼 恶 知之 恶:怎么、哪里 C.百姓皆以王为 爱 也 爱:爱惜 D.王若 隐 其无罪而就死地  隐:痛惜,爱怜 2.下列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①刑于寡妻 ② 王说,曰:…… B.①是 罔 民也 ②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矣 C.① 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②抑为 采色 不足视于目与 D.① 盖亦反其本 矣 ②然后从而刑之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为 肥甘 不足于口与? 轻暖 不足于体与? B. 五十者可以 衣 帛 矣 C.然后从而 刑 之 D.德 何如则 可以 王 矣 4.对下列句子的分析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王坐于堂上(“于堂上”是介词结构,后置于动词谓语之后) B.将以 衅 钟(“以衅钟”是介词结构,后置于动词谓语之后) C.百姓之不见保(被动句,标志词“见”) D.莫之能御也(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5.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宣王询问“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却说“仲尼之徒无道 桓 文之事者”,其目的在于巧换话题,化被动为主动,掌握谈话的主动权。 B.孟子用“缘木求鱼”的比喻论证了齐宣王要以区区 之齐去战胜 八倍于自己的各诸侯国,做法愚蠢,再以邹楚之战类比以一齐而战诸侯, 指出齐胜绝无 可能。 C.课文最后一段,孟子提出了实行王道的举措:首先要“制民之产”,再在富民的基础上教化百姓。这样还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没有的事情。 D.本文较为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思想:仁政爱民,就能得到人民的拥护;人民归顺,就能天下无敌。这一政治主张被齐宣王采纳并施行。 6.翻译句子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②谨 庠 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能力提升 能力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 字,完成7-8题。 孟子批评墨家的兼爱是“无父”的“禽兽”理论,他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在反驳中所使用的方法是归谬法,即归结为不可能法,也就是将墨家的兼爱理论归结为“无父”或“禽兽”的错误结论,从而 ① 。这里孟子运用的是一个隐藏了结论的三段论推理,还原一下这个三段
1012《齐桓晋文之事》4分层作业(原卷)-统编版必修下册
QQ
企业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