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1. 了解苏轼的生平及文章的写作背景。2. 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和写作思路。3. 学习反对主观臆断,有疑必察的求实精神,对人或事物全面评价。
苏轼,因为耿直而被贬,因为才情而出名,因为豁达而走出不一样的人生。被贬后的苏轼,似乎特别喜欢夜游。夜游承天寺,他懂得了只有“闲人”才能赏到美景; 夜游赤壁,他悟出了“变”与“不变”的奥妙; 那么在《石钟山记》中,苏轼又见到了怎样的风景?又有了怎样的理趣?
此处播放视频:3121《石钟山记》课件配套视频1千载东坡.mp4视频下载地址:https://gofile.me/7eQaM/5QWhjSOD0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散文与欧阳修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本文是元丰七年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团练副使时写的,此时是其政治上失意之时,此前因写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由湖州刺史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写作背景
函胡(hán hu) 磬(qìng) 桴(fú) 铿(kēng) 硿(kōng) 鹘(hú)磔(zhé) 噌(chēng) 吰(hóng) 罅(xià) 窾(kuǎn) 镗(tāng) 鞳(tà) 射(yì) 字词正音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古:往,到。今:适合,舒服。自以为得其实 古:两个词连用。其,那,指示代词。实,事情真相,名词。今:一个词。义为“实质上”。古今异义
微风鼓浪:鼓,吹起,名词作动词。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舟,乘船,名词作状语。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目,亲眼;耳,亲耳,名词作状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鸣,动词的使动用法。词类活用
自自以为得之矣(自己 代词)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 介词)焉崆崆焉(相当于“然” 形容词词尾)微波入焉(兼词,“于是” 即“到那里”)一词多义
石钟山位于现在的江西省湖口县鄱阳湖东岸。游记,指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以描绘山川自然、风景名胜为内容,写旅途的见闻和对大自然风光之美的感受。
朗读全文此处播放视频:3121《石钟山记》课件配套视频2范读.mp4视频下载地址:https://gofile.me/7eQaM/5QWhjSOD0
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不必过于繁琐,注意版面美观度。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不必过于繁琐,注
3121《石钟山记》3教学课件 - 高二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