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4单元测试(解析)- 高二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选择性必修下册 单元复习 知识清单 单元测试 单元研习任务 写作 作业 答案 详解 DOCX   14页   下载806   2024-05-07   浏览27   收藏568   点赞2532   评分-   18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第三单元4单元测试(解析)- 高二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1页
第三单元4单元测试(解析)- 高二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2页
第三单元4单元测试(解析)- 高二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3页
第三单元4单元测试(解析)- 高二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4页
第三单元4单元测试(解析)- 高二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5页
剩余9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 总分值:1 50 分 建议用时: 150 分钟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 现代文阅读( 3 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5 小题。 20世纪下半叶,阶级概念的式微与市场经济的兴盛带来巨大的转折。两个相互联系的历史事件同时投射到文化领域,一批陌生的观念迅速卷入雅俗之辩。“俗”所依赖的大众从平民、无产阶级更换为消费者,“雅”代表了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文化精英。脱离阶级形成的文化对立之后,雅俗之辩的阵营围绕艺术与商品两个范畴开始重新组织。 通俗文化可以追溯至工业化与都市化,二者造成了现代社会的“原子化”。一方面,土地不再成为劳动的基础,乡村社群的瓦解、宗教的衰落以及机械化与异化的工厂劳动动摇和侵蚀了古老的社会结构与价值结构,心理与道德的认同感正在消失,这时的“个体就很容易受大众媒介和通俗文化这样的核心公共机构的操纵和利用。”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文化生产方式异于古典社会,而且,市场经济将向文化消费提供发达的商业网络。这个意义上,一些批评家力图更为严格地区分“通俗”与“民间”——譬如“通俗文学”之中再度派生出“民间文学”概念。现代性降临对于文化生产与消费形成不可忽略的后果。一种观点认为,“通俗文学”与“民间文学”之别的标志是生产者。“通俗文学”生产者是作家个体——他们同时享受知识产权获取的经济报酬;“民间文学”多半是民间无名氏的集体创作,并且按照传统的民间社会脉络传播,诸如瓦舍勾栏的说书演唱、乡村祭祀之际的社戏以及市井之间的道听途说。 “艺术”与“商品”催生的雅俗之辩投射到 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中国文学,激烈程度丝毫不逊色。这个时期的中国文学被称为“新时期”文学,五四新文学曾经拥有的活力开始逐渐复苏。重温“现实主义”口号的时候,“现代主义”美学突然降临,两种美学的激烈交锋带来音量超常的理论喧哗。然而,进入80年代后期,这种交锋开始演变为“高雅文学”的内部事件,大众的目光更多地投向另一批作家,譬如金 庸或者 琼瑶。“朦胧诗”的 诗人或者先锋小说家曾经毫不掩饰地向世界摆出一副孤傲的姿态——雅俗之 辩开始 的时候,孤傲与“高雅文学”的相互认同不言而喻。然 而,金 庸拥有 如此庞大的读者数量意味了什么?一些批评家力图复述阶级革命时期曾经赋予“俗”的强大意义:大众的“喜闻乐见”即是至高的美学标准;另一些批评家将金庸列为 20世纪小说大师,文学史座次隐含的经典遴选机制毋宁说谋求“雅”的肯定。多数人仿佛不屑于考察庞
3600第三单元4单元测试(解析)- 高二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成都七中万达高2025届11班
未认证用户 查看用户
该文档于 上传
QQ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