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教科书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选择性必修 下册 第
三
单元
资料链接
怎样分析古代散文
倪其心
“分析”与“欣赏”
一般地说,从先秦到明清,依照作品内容和形式特点来区分,古代散文大体可简括为应用散文和创作散文。应用散文要求内容切实,不能虚构,创作散文则恣意为文,有意虚构。中
唐作家
柳宗元说:“文有二道:辞令褒贬,本乎著述者也;导扬
讽谕
,本乎比兴者也。著述者流,盖出于《书》之《谟》《训》,《易》之《象》《系》,《春秋》之笔削,其要在于高壮广厚,词正而理备,谓宜藏于简册也。比兴者流,盖出于虞、夏之咏歌,殷、周之《风》《雅》,其要在于丽则清越,言畅而意美,谓宜流于
谣
诵也。”(《杨评事文集后序》)大致概括了中唐以前的文学观念:散文著述属于应用范围,诗歌韵文则
属创作
系统。所以诸子百家、《左传》、《史记》、《汉书》、两汉政论、魏晋文章,以及《水经注》《颜氏家训》等,都为散文之列,其中或有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但都是著述的例证,并非独立的创作。而楚辞为《诗》的变体,汉赋是古《诗》之流,六朝骈文讲究情韵骈俪,乃至韩愈《进学解》、欧阳修《秋声赋》、苏轼前后《赤壁赋》等,都是辞赋骈文的流变。中
唐出现
了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散文语言发生划时代的变化,独立的创作散文作品出现了。但是,严格地说,真正可称为文学创作的散文,其实是用散文语言创作的别种样式,例如韩愈《毛颖传》应属寓言性传奇,柳宗元永州《三戒》实属寓言作品,而大量出现的散文创作是传奇小说。一般的散文作品,大多仍属应用散文,如序跋题记、史论传赞之类,都是“著述者流”,切实而不虚构。但是由于中唐以后,散文取代了流行的骈文,作家刻意为文,各种各类应用散文的文学性较高,因此就视为文学散文。实际上,宋元至于明清,在传统的文学观念里,散文作品仍属应用范围,因此朱熹说,作文“大要七分实,只二三分文”,明吴
讷
以为“文辞以体制为先”(《文章辨体·凡例》),而传统的文体
分类仍
以“诗”“文”为两大类。所以,本文所谈的“古代散文”,实际是指古代的应用散文中文学性较高的作品。
古代散文当然也是古代作家依照他对自己时代的社会生活的认识而创作出来的,那么
后世的读者应该可以把它分析开来,以便了解、认识、评论作家的这一作品写什么、为什么写和怎么写的,也就是分析它的主题、主题思想和艺术表现形式。由于古今语言的距离,我们今天阅读古代散文,首先要克服语言困难,弄懂每字每句
怎样分析古代散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教师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