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本中来
到生活中去》
——《如何清晰地说明事理》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点,掌握说明事理的方法和技巧。
2.运用所学,独立完成一篇事理说明文的写作。
3.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
掌握说明事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难点:
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
过程
】
导入:
初中我们就接触过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本单元我们又深入地学习了一些说明文,而高考中信息类文本也会经常考查说明文,本节课我们就本单元的两篇课文一起总结说明文的基本方法,掌握说明技巧,并能熟练应用。
一、回顾旧知——了解说明文的基本常识
1.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2.说明文的分类
(1)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高中最主要让学生掌握事理说明文的方法。
(2)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与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是通过文艺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3.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
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的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
4.说明文的结构
连贯式、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结构包括段落)。一篇完整的说明文常常是几种结构综合运用的。
5.说明的顺序
空间顺序(也可称事实顺序,一般指地点、方位、方向)、时间顺序(包括发展顺序,程序顺序)、事理顺序(也可称逻辑顺序,一般指从现象到本质)。说明文中也会出现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的现象。
6.说明方法
(1)举例子: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地说明了事物。使比较抽象
3800【单元学习任务】写作:如何清晰地说明事理1教学设计 -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