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教科书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选择性必修 下册 第
三
单元
资料链接
鄙弃仕途,归隐田园的诗意自白
吴战垒
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写于东晋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十一月,这时他四十一岁,
任彭泽令仅八十余天
,决定弃官隐居。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
贫
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可以参看。
“归去来兮,田园将
芜
胡不归?”文章开门见山地喝出久蓄胸中之志,好像长吁一口闷气,感到浑身轻松自在。“归去来兮”,即“回家去啊!”来,表趋向的语助词。“田园将
芜
胡不归?”以反问语气表示归田之志已决。
“既自以心为形役,
奚
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
谏
,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回顾当时为了谋生而出仕,使精神受形体的奴役,感到痛苦悲哀,现在已觉悟到过去的错误虽然无法挽回,未来的去向却还来得及重新安排。作者引用《论语·微子》中那位避世高人楚狂接
舆
的歌辞“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稍加点化,形神俱似。“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则是觉醒和决绝的宣言。他看穿了官场的恶浊,不愿同流合污,认识到仕途即迷途,幸而
践
之未远,回头不迟,一种悔悟和庆幸之情溢于言外。这一段是申述“归去来兮”的缘由。寓理于情,读来诚挚恳切,在平静的语气中显示出思绪的变迁和深沉的感慨。
以下想象归家途中和抵家以后的情状。“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写船行顺风,轻快如飞,而心情的愉快亦尽在其中。“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
熹
微”,写昼夜兼程,望归甚切。问路于行人,见暗自计程,迫不及待,唯其如此,方恨路程之长,而嫌时间过得太慢。“恨晨光之
熹
微”,正是把心理上的归程之长化为时间之慢的感觉,以表现其急切盼归的心情。“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写初见家门时的欢欣雀跃之态,简直像小孩子那样天真。“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
,家人欢迎主人辞官归来,主仆同心,长幼一致,颇使作者感到快慰。“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三径”,用东汉
蒋诩
故事。
蒋诩
于王莽时免官归家,在院子里竹林下开了三条小路,平时只有羊仲、
求仲与
他交往。这里是说出
仕
不到三个月,庭院的小路都快要荒芜了。惋叹之余,大有恨不早归
之
感。所喜手植的松
菊依然
无恙,
樽
中的酒也装得满满的。松菊犹存,以喻坚芳之节仍在;有酒盈樽,则示平生之愿已足。由此而带出:“引壶
觞
以自酌,
眄
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这四句写尽饮酒自乐和傲然自得的情景。《韩诗外传》卷九载北
郭先生辞
鄙弃仕途,归隐田园的诗意自白【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教师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