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必修下册 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原卷)-统编版必修下册

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 同步备课 教案 学案 分层作业 答案 详解 DOCX   10页   下载146   2024-03-09   浏览168   收藏617   点赞1325   评分-   7222字   18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原卷)-统编版必修下册 第1页
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原卷)-统编版必修下册 第2页
剩余8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第一单元测试(必修下册) 检测时间:75分钟 姓名:_______班级:_______考号:_______总分: 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14分) 材料 一 : 近段时间,关于什么是共同富裕的讨论比较多。 “富裕”二字很容易理解,少有争议。而人们对“共同”二字的理解就五花八门了,有人认为是同时间、同步调、同标准,有人认为是每个人的收入水平、财富水平都差不多,也有人认为是平均 化分配 社会财富。显然,这是把“共同”二字简单化为一个字“同”了,是不准确的。共同富裕,是指人们在意愿上、程序上、法治上、结果上都做到相互兼顾、整体考虑,一起推进经济包容发展和社会公平分配。 共同富裕这个命题,并不是首次提出,而是人类社会长期的追求。在不同历史时期,共同富裕的内涵也不同。站在当前历史坐标轴上,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共同富裕,是指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基础性制度更加协调,推进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 型分配 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摘编 自董少 鹏《“共同富裕”要努力让14亿人“共同满意”》) 材料二: 富民是治国安邦之基石。在儒家思想里,富民之所以为“政之急”,是因为它有着治国安邦的重要政治意义。 富民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儒家认为现实的经济利益决定人们的思想意识,即孟子所谓的“恒产决定恒心”“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这里的“恒心”,既指人的道德意识,也包含人们的社会认同和依 礼循则 的秩序观念。儒家认为此“恒心”与社会的治、乱密切相关,缺乏“恒心”,社会就会陷入无序和混乱,“苟无恒心,放辟邪 侈 ,无不为已”。社会一旦出现“无不为已”的局面,当然也就不能实现有效的治理,“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相反,孟子认为若“制民恒产”,使每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家家栽种桑树,又养鸡、 豚 、狗、豕之畜,人人安居乐业,自会政通人 和:“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 仰足以事 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正是循此“恒产——恒心”的道路,所以孟子认为富民有着急切的现实合理性和必要性,“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富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 不 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 赡 , 奚暇 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 盍 反其本矣”。所谓“反其本”,实即“制民之产”,亦即采取切实施政措施来富民,实现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此为安民致治的要津。 民富才能国安。儒
1050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原卷)-统编版必修下册
QQ
企业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