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教科书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选择性必修 下册 第
三
单元
《
陈情表
》《
项脊轩志
》
课文解说
陈情表
《陈情表》亦名《陈情事表》,出自《华阳国志·后贤传》,裴松之为《三国志·蜀书·杨戏传》作注时曾引用全文。本文自被选入《文选》以后,一直都是各类文章选本(如《古文观止》《骈体文钞》等)的常选篇目,是中国古代散文史上的经典名篇。
“表”是一种实用性文体。从汉代开始,由臣下写给君主的文章被区分为章、奏、表、议四体,
“
章以谢恩,奏以按
劾
,表以陈请(
一
作“情”),议以执异
”
(《文心雕龙·章表》),“表”的主要内容不是劝谏君主,也不是表达对国家大事的意见,而是向君主陈述请求,抒发己志。按照文章学家的说法,“表”的用处其实很多,包括了请劝、陈
乞
、进献、推荐、庆贺、慰安、辞解、陈谢等多种功能(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在数不胜数的表文中,广为传诵者都是将事、理融于真情之中的,如孔融《荐祢衡表》、曹植《求自试表》、诸葛亮《出师表》、欧阳修《辞枢密副使表》等。其中《出师表》以“忠”著称,《陈情表》以“孝”感人,均堪称这一文体的典范之作。
作者李密出生于犍为大族,但他父亲并不出名,且很早去世,父亡后不到四年,母亲就改嫁了。李密从小依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故侍奉刘氏十分孝顺,《晋书·孝友传》将他列在首位。李密除了“以孝谨闻”,还很有才华,长于《左传》,所撰《述理论》曾受到当时著名学者皇甫
谧
的称赞。他曾任蜀汉的尚书郎、大将军主簿、太子洗马等职,因为口才出众,曾多次出使吴国,受到吴国君臣的称赞。
公元263年蜀汉灭亡,李密成为亡国遗臣。平蜀的大将邓艾闻李密之名,想用他为主簿,写信相招、约与相见,李密都不为所动。后来邓艾被杀,这事也就不了了之。公元265年,司马炎称帝,建立晋朝,是为晋武帝。武帝为加强统治、收拾人心,开始起用亡国旧臣,先任命李密为郎中,后因立司马
衷
(晋惠帝)为太子,又征李密为太子洗马。但是,李密对晋武帝征召一直辞
不
赴任,《陈情表》就是他
为辞洗马
之任而写的一封辞表,也是他
留存至今
的唯篇作品
。
李密辞
不
赴任,是要顶着相当大的压力的。从他本人的身份来看,作为蜀汉旧臣,不赴征召很容易被认为是心念旧国,拒绝与征服者合作。况且,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拒绝出仕于晋廷了,辞让帝位,不过以三次为限,
李密仅辞朝
命即有两次,个人所受压力已接近极限。从当时的具体情势来看,李密此前“具以表闻,辞不就职”,已经引发了“
《陈情表》《项脊轩志》课文解说【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教师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