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桓晋文之事
》
教案
一、导入
战国时期,齐国实力雄厚,齐宣王在稷下广置学宫,招揽学士,任其讲学议论。孟子以客卿的身份在齐宣王身边供职。列强纷争,各诸侯国君野心勃勃地追求霸主地位。有一天,齐宣王就向孟子询问称霸之事。具体情况如何呢?
二、学习目标
1.
结合自学案提供资料,了解孟子仁政、王道、民贵君轻等思想
2.
读通、读懂文言文,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
3.
整体把握文意,梳理文章段落大意
4.
赏析《孟子》文章的语言特点、论辩技巧,分析人物形象
三、自学检测
检测学生是否阅读教师补充的资料。
四、结合教材注释,查阅工具书,理解下列加点的词。
本环节用以检测学生自学情况的同时,也用来梳理文言文大意。
1.齐宣王问曰:“
齐桓
、
晋文
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
徒
无
道
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
未之闻
也。无
以
,则
王
乎?”
指齐桓公小白和晋文公重耳,春秋时先后称霸,为当时诸侯盟主。
门徒,弟子。
动词,说,讲述。
宾语前置,未闻之也。
同“已”,停止。
名作动,王天下,即用王道(仁政)统一天下。
2.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
保
民而王,
莫之能御也
。”
安,安定,安抚。使动用法,使……安定。
宾语前置,莫能御之也。
3.曰:“
何由
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
牛何之
?’对曰:‘将以
衅钟
。’王曰:‘
舍
之!吾不忍其
觳觫
,若无罪而
就
死地。’对曰:‘
然则
废衅钟
与
?’曰:‘何可废也,以羊
易
之。’不识有
诸?
”
宾语前置,“由何”
宾语前置,牛之何。之:动词,往。
古代新钟铸成,用牲畜的血涂在钟的缝隙中祭神求福。
释放
hú sù,恐惧颤抖的样子
接近,走向。
既然这样,那么。
通“欤”。
换,交换。
兼词,之乎
4.
曰:“是心足以
王
矣。百姓皆以王为
爱
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
诚
有百姓者。齐国虽
褊小
,吾何爱一牛?……”
称王;
吝惜,吝啬;
确实,实在;
狭小
5.曰:“王
无异于
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
彼恶
知之?王若
隐
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
择
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
介宾后置,对……不要感到奇怪。
人称代词,他,他们。
哪里,表反问。
痛惜,哀怜。
区别,分别。
主谓倒置,百姓之谓我爱宜也。宜,应该,应当。
6.曰:“无
伤
也,
是乃仁术也
,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
统编版必修下册第1.2课《齐桓晋文之事》教案·教师用.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