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源自【教师用书】
必修下册
第
五
单元
《
在
<
人民报
>
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课文解说
1848至1849年,资产阶级革命席卷了除俄国以外的整个欧洲大陆。这一革命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锻炼了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在这一革命过程中,工人阶级崭露头角,第一次作为一支独立的阶级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同资产阶级并立相争。马克思积极投身革命,辗转于比利时、法国、德国之间奔走宣传:在巴黎,他受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委托建立新的中央委员会并当选为主席;在德国,和恩格斯一起为同盟中央委员会拟定无产阶级行动纲领《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筹办《新莱茵报》并担任总编辑。然而随着各国的革命运动相继失败,反动势力日益猖獗,马
克思于
1849年被迫离开德国前往巴黎,后又被驱逐,流亡到伦敦,在那里长期定居。
19世纪30年代,英国工人运动高涨,掀起了一场为争取工人政治权利的“宪章运动”。到1848年,运动经历三次高潮均被镇压,逐渐衰落。1848年后,以厄·琼斯为首的宪章派左翼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支持下力图复兴宪章运动,《人民报》就是他于1852年创办的、无产阶级宪章派纲领的宣传阵地。1856年4月14日,流亡英国的马克思受邀出席《人民报》
创刊四
周年纪念会并第一位上台讲话,讲话的记录稿发表在4月19日的《人民报》上,也就是我们看到的这篇演讲。
演讲开篇以精妙的比喻总结评价了
1848年革命之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意义,同时极力赞叹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威力:轰轰烈烈的1848年革命虽只是作为“干硬外壳”上的“细小的裂口和缝隙”,却暴露了外壳下面的、能撞碎坚硬大陆的无产阶级解放运动这片“汪洋大海”,吵嚷而模糊地宣告了无产阶级解放这个“秘密”。接下来,马克思通过一个巧妙的对比把话头一转,从1848年革命谈及蒸汽、电力和自动走锭纺纱机等“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自然地将话题转到工业和科学;又通过我们无法感觉大气压力的比喻,提示听众去感受与思考这些“革命家”造成的不
易觉察的“革命气氛”,揭示了革命即将到来的历史趋势。这些为下文作了铺垫,将演讲引向深入。
马克思以
1848年革命导入演讲,是有着特殊用意的。从《人民报》的创立背景及其创立者的身份推断,四周年创刊纪念会上演讲的听众应主要为英国和其他国家无产阶级运动的领导者和参与者。此时距离1848年革命已有八年之久,而新的革命高潮尚未到来,可以
说无产阶级革命
处于一个较为低潮的时期。当年的革命战友中,也出现了对无产阶级解放运动持怀疑论者。马克思在演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课文解说【必修下册第五单元】【教师用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