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我们的学习》学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第2课)

在线浏览阅读版。请前往语文网(www.yuwen.vip)下载原文档(word或可复制粘贴的pdf)获取全部内容。
首页 教学参考 教案学案 选择性必修中册教案学案 《改造我们的学习》学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第2课)

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学案

 

改造我们的学习

学案(一)

【学习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认真阅读文本,仔细品赏文本论述语言的生动形象与灵活多变,进一步提升自己语言的丰富性。

2.思维发展与提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张将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的核心观点,理解文章思路严谨、有针对性的特点,提升整体把握文本和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文章的论证美和语言美。

【自主预习】

1.了解写作背景

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曾发生过几次“左”倾和右倾的错误,给革命事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其根本原因是当时的领导者没有从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出发,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他们根据主观臆断,教条地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遵义会议后虽然党对“左”倾、右倾的错误进行了纠正,但由于当时处于战争状态下,形势变化快,对这些错误思想的根源一直没来得及进行清算,机会主义和教条主义思想的影响在党内还存在着,对党的正确路线的执行有很大干扰。抗日战争爆发后,新的中共党员大量增加,许多人出身于小资产阶级,思想还没有彻底转变,这也对党的思想作风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纠正党的作风,清算“左”倾、右倾机会主义的思想影响,提高党的战斗力,党在1941年发动了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对全党和全体干部进行了一次深刻的马列主义教育。在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同志做了《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和《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将它们作为整风的指导文献。《改造我们的学习》主要针对的是党内在学风中存在的问题,在文中,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主观主义。他的阐述精辟透彻,论证充实有力,不但在当时的整风运动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对今天的理论学习仍有指导意义。

2.解释词语

生吞活剥: 

 

等闲视之: 

 

有的放矢: 

 

哗众取宠: 

 

若明若暗:

 

粗枝大叶: 

 

夸夸其谈: 

 

【课堂探究】

1.报告标题为《改造我们的学习》,什么叫“改造”?“我们”指的是谁?“学习”又是指什么?

 

 

 

 

2.思考: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各部分与中心论点是什么关系?

 

 

 

 

3.本文的论述语言有什么特点?试结合具体例子分析。

 

 

 

 

【核心素养专练】

唐人徐坚所撰《初学记》卷三十引《任子》之语曰:“楩楠为众材之最,是物之贵也。”然则楠木为君子所贵之德何在?杨汝清的《天才地宝造化所钟:品味金丝楠》一文中做出了解释,“金丝楠的这份与众不同的特质,正与中国传统文人之精神情趣沟通暗合——沉凝大气,华而不奢;从容优雅,含而不露;温润雍然,卓尔不群”。

楠木坚劲刚贞。西晋周处所纂《风土记》曰:“樟楠诸木,皆多曲理盘节,最为坚劲。”成百上千年之风雨霜露,练就了楠木之坚韧挺拔,极难为外物所动。《宋书》:“严霜识贞木。”《贾子·道术》:“言行抱一谓之贞。”《逸周书·谥法》:“清白守节曰贞。”由此可见,文人之爱楠,取其贞节之刚性。诗圣杜工部极爱楠木,于楠木多有吟咏,传世的就有《高楠》《枯楠》等多首。所谓“干排雷雨犹力争”,将楠木与雷雨奋力拼搏之状写得虎虎有生气,而这也正是杜工部百折不挠之坚韧精神的写照。

楠木光润和厚。宋代著名诗人吴中复为楠木赋诗曰:“色无花卉妒,坚为雪霜多。”(《西园十咏·乔楠亭》)楠木之外在之形色并不张扬,不会引得群花众木之嫉妒;而其内在之坚劲则傲立霜雪,刚劲挺拔。“干育千年秀,根含一气和”,树干为天地精华经千年之孕育而成,其树根则一直深植于含弘之大地,楠木吮吸着天地间之和气,阴阳协调,上干云霄。楠木之亦刚亦柔,彰显着其深得天健地顺之灵气。

楠木安之若命。与孔子同时代之《子华子》有云:“豫章楩楠之可以大斫者,必在夫大山穹谷孱颜岖峿之区。”楠木所生之地总是那些不为人知的幽壑穹谷。唐人严武《题巴州光福寺楠木》亦云:“楠木幽生赤崖背”“看君幽霭几千丈,寂寞穷山今遇赏”,数千丈之木需要数千年之生长,数千年后的今日方得诗人之青睐。“寂寞穷山”,其间滋味只自知;时乖命蹇,一直处于“知者所不见,见者所不知”的状态,只能清明在躬了,此亦非具君子之德者不能为也。

正因为楠木坚劲刚贞而不失光润和厚,且有“纵使无人亦自芳”之君子德性,具备了“道在器中、天人合一、曲则有情、君子比德、和而不同、以虚致实、悬象示义”等中国文化的大智慧,才使得它于厅堂之中以器之美彰显木之德,实实在在地体现了中国文化之深厚底蕴。

(摘编自萧伟光《传统家具中的中国文化》)

上文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详见本站【文库】文档

 

学案(二)

【学习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改造”“主观主义”“实事求是”这些名词术语在本文中的概念。

2.思维发展与提升:领会毛泽东提出问题、阐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内在逻辑,学习毛泽东以理服人又形象生动的讲话艺术,把握报告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3.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理论联系实际的严谨学风,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认识。

【自主预习】

了解写作背景

党在1941年发动了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对全党和全体干部进行了一次深刻的马列主义教育。在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同志做了《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和《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将它们作为整风的指导文献。《改造我们的学习》主要针对的是党内在学风中存在的问题,在文中,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主观主义。他的阐述精辟透彻,论证充实有力,不仅在当时的整风运动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对今天的理论学习仍有指导意义。

【课堂探究】

任务展示

同学们,为了更好地了解毛泽东做报告的针对性和现实性,我班准备进行《改造我们的学习》课本剧表演。为此,我们将展开一次剧本讨论会。请你还原毛泽东做此报告前的讨论场景以及报告现场。你作为此剧的总导演,将全权负责本剧。

1.说背景:结合所给材料并通读全文,你作为导演需要给剧务人员描述毛泽东于1941年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作此报告的,并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时代背景。

 

 

 

2.说场幕:你将组织编剧组讨论,将课文《改造我们的学习》划分层次,据此合理设置场幕,并说明理由。

 

 

3.将报告里客观陈述的语言转换为舞台戏剧语言,怎样才能更好地呈现给观众?

 

 

 

【核心素养专练】

1.(2017年全国卷Ⅱ)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为了保护自己,变色龙经常换上与环境接近的颜色。人们对此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看法,以为变色龙____①____,就可以变成什么颜色。其实,____②____。蜥蜴类动物的皮肤变色____③____,温度和光线是其决定因素,而且每种蜥蜴能变什么颜色也是固定的。 

① 

 

② 

 

③ 

 

2.(2016年全国卷Ⅲ)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自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太空以来,除了载人航天飞行器会回收之外,其他上天的人造物体陆续被遗弃在太空中,____①____。太空垃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航天活动。比如厄瓜多尔的一颗卫星升空后不到一个月,就与太空中的火箭残骸相撞而报废。这种威胁不仅仅发生在太空,甚至地球上的人类生活也会____②____。因此,____③____,应是人类接下来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① 

② 

③ 

 

参考答案 详见本站【文库】文档

QQ
企业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