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测试(必修下册)
检测时间:
60
分钟
姓名:_______班级:_______考号:_______总分:
________
古代诗歌阅读(
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双调】蟾宫曲·箕山感怀
卢挚
巢由①
后隐者
谁何?试屈指高人,却也无多。渔父严陵②,农夫陶令,
尽会婆娑
。五
柳庄瓷瓯
瓦钵,七里滩雨
笠
烟
蓑
。好处如何?三径秋香,万古苍波。
【注】①巢由:巢父、许由的并称。相传皆为尧时隐士,尧让位于二人,皆不受。②严陵:严光,字子陵,东汉会
稽
人。少与汉光武帝刘秀同游学。刘秀即帝位后,光变姓名隐遁。刘秀遣人觅访,征召到京,授
谏
议大夫,严光不受,退隐于富春山。下文“七里滩”相传为严光隐居垂钓之地。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巢由”三句以问答方式入题,写出作者对隐者人品境界的要求之高。
B.巢由之外,历史上只有严光、陶渊明两位隐者是作者眼中的“高人”。
C.“婆娑”引申为逍遥自在,这一句用白描手法写两位隐者的闲适形象。
D.“五柳”二句用典,
分别写严光
、陶渊明的隐居生活,表达了羡慕之情。
2.这首元曲的最后三句较有特色,试简要赏析。(6分)
1.D
2.①巧用设问,一问一答。先自问隐居生活的好处何在,后用不同的意象回答,强调了作者此处的抒情用意;
②用典,“三径”用西汉
蒋诩
之典,又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之句,表达隐居之意;
③以景结情,用“三径秋香,万古苍波”作结,显得含蓄委婉,余韵悠长。
【答案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元曲内容、思想情感、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
D.“
分别写严光、陶渊明的隐居生活”错。“五柳庄瓷瓯瓦钵”,“五柳”写的是陶渊明;“七里滩雨笠烟蓑”,“七里滩”相传为严光隐居垂钓之地。故应是“分别写陶渊明、严光的隐居生活”。
故选D。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
“好处如何?三径秋香,万古苍波”,运用设问手法,先自问“好处如何”,询问隐居生活的好处何在,然后回答“三径秋香,万古苍波”,作者巧妙运用不同的意象回答,强调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运用用典手法,“三径秋香”中,“三径”用西汉
蒋诩
之典,指陶渊明的隐居之处。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罇”之句,表达隐居之意。
运用以景结情(嗅觉和视觉结合)的手法,“三径秋香,万古苍波”,用嗅觉形象“秋香”和视觉形象“苍波”作结,显得含蓄委婉,余韵悠长,给人以美感。
二、现代文阅读(
20
2902第二单元(单元测试)2(解析) -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