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必修下册 第二单元

《哈姆莱特》1教学设计 -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下册)

必修下册 第二单元 同步教学 教案 学案 课件 作业 答案 详解 DOCX   14页   下载353   2024-03-12   浏览47   收藏694   点赞3476   评分-   12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哈姆莱特》1教学设计 -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下册) 第1页
《哈姆莱特》1教学设计 -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下册) 第2页
《哈姆莱特》1教学设计 -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下册) 第3页
《哈姆莱特》1教学设计 -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下册) 第4页
《哈姆莱特》1教学设计 -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下册) 第5页
剩余9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品戏剧之艺术,怀良知与悲悯 ——《哈姆莱特》单篇阅读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西方戏剧知识,把握莎士比亚戏剧作品。 2.通读全剧,把握戏剧人物的内心冲突。 3.精读文本,体会人物语言的表现力。 4.关联阅读,品读戏剧人物的悲剧主题。 学习重 难点 学习重 难点 1.重点:通读全剧,把握戏剧人物的内心冲突。 2.难点:精读文本,体会人物语言的表现力。 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聚焦西方戏剧 了解莎士比亚 课堂导入: 丘吉尔说:宁可失去一百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 金庸说:如果有一天能上太空,又只能带一套书,那必须是莎士比亚全集。 歌德说:我读到他的第一页,就使我这一生都属于他了。 莎翁是近现代叙事文学的奠基者,也是难以超越的巅峰。今天,我们就来走近这位作家,走近他的著名悲剧——《哈姆莱特》。 任务 一 了解与西方戏剧有关的背景知识 1.关于西方戏剧: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西方传统戏剧其实可分为两种类型:(1)诞生于古希腊的“净化型戏剧”,以演示恶为核心。(2).正面励志的“陶冶型戏剧”,主要是音乐剧和喜剧。 2.关于莎士比亚: 宁可不要 100个印度,也不能没有莎士比亚。(英国谚语) 在西方世界,一般人家必备的两本书,一本是《圣经》,一本就是《莎士比亚全集》。 他不属于一个时代!他属于所有的世纪!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人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被尊称为莎翁。出生于英国一个商人家庭。20岁后他来到伦敦,先在剧院当勤杂工、马夫,后在剧团做演员、导演、编剧。一生共写了37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 3.关于莎士比亚作品: 莎士比亚戏剧创作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早期:历史剧、喜剧时期。剧作整体基调昂扬,对生活充满乐观情绪。 (2)中期:悲剧时期。作品主要揭露当时社会的种种乱象及道德堕落,表现出作家对社会及人性透彻深入的了解。 (3)后期:传奇剧时期。主要宣扬仁爱、宽恕与和解,代表作是《暴风雨》。 任务二 《哈姆莱特》剧情内容介绍与梳理 1.《哈姆莱特》背景介绍: 莎士比亚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思想领域新兴的资产阶级文艺对封建文化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就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文艺复兴”时期。 《哈姆莱特》又名《王子复仇记》,取材于12世纪的一部丹麦史,作者用人文主义的 观点,把 这个只是 单纯为父复仇的故事,改写成一部深刻反映时代面貌、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悲剧。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这一人物形象,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平,表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2.剧目介绍: 第一幕:老国王鬼魂显现,告知哈姆莱特自己是被克劳狄斯害死的,这是复仇的缘起。 第二幕:国王克劳狄斯心怀鬼胎,派原为哈姆莱特之友的罗森格兰兹等人对他展开试探。 第三幕:克劳狄斯进一步利用哈姆莱特的恋人奥菲利娅对哈姆莱特试探的同时,哈姆莱特佯装疯癫,通过俳优所演的戏证实了克劳狄斯的恶行,并为复仇误杀了正在偷听他和王后谈话的弄臣波洛涅斯。 第四幕:克劳狄斯为除后患,逼迫哈姆莱特去英国, 欲借英王 之手将他杀死,反被哈姆莱特抓住机会, 借英王 之手杀死了派去监视他的朝臣,返回丹麦。、 第五幕:奥菲利娅忧伤而死,其兄雷欧提斯与哈姆莱特比剑。哈姆莱特在王后误服毒酒而死、雷欧提斯当众揭露国王害人阴谋后,将国王杀死,自己也因中毒剑而亡。 3.节选内容梳理: 第一部分:国王与侍臣、王后的对白。——君臣密谋探查虚实 第二部分:哈姆莱特的内心独白。 ——王子心灵独白 第三部分: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的对白。——情人痛苦对话 第四部分:国王与波洛涅斯的对白。 —— 奸王设计 迫害 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 1.阅读《哈姆莱特》剧本选段 2.观看选段视频,可参考以下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pf4y1x7qe/?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44801534a2ba42c7513decf1c44a0c3c 第二课时:聚焦戏剧冲突 把握人物形象 课堂导入: 从《王子复仇记》到《哈姆莱特》,书名的变化耐人寻味,人性的光辉得以闪耀。莎 士比亚在剧中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怎样多元的王子形象呢? 任务 一 :把握复杂的人物关系。 1.通读戏剧内容,在“金字塔图”上标 一标主要 人物的名字及其关系。(如图) 2.通读戏剧内容, 请完善 这张“人物关系卫星图”,标出哈姆莱特分别与这些人物的关系。 任务二:梳理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结构和主要冲突。 1.阅读课本《哈姆莱特》的节选部分(第三幕),梳理结构层次,找出主要人物,概括主要情节。 2.思考:课本《哈姆莱特》的节选部分(第三幕)的主要冲突是什么? 提示: 以国王为中心的一方不断试探,步步紧逼,哈姆莱特则孤立无援, 以疯言疯语 来保护自己。 任务三:品读复杂多变的哈姆莱特。 1.以人物关系
2061《哈姆莱特》1教学设计 -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下册)
滋兰九畹,树蕙百亩。
个人认证 查看用户
该文档于 上传
QQ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