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友人写一封信
——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写作任务
◎
执教:张明兰观察:
杨幼萍
(武汉六中,湖北武汉
430019)
摘要:
交际语境下的写作,还原了写作的“意义感”,以注重自主建构和有效交流为根本特点。而作为选必下册第三单元的单元写作任务,需结合单元人文主线“至情至性”及书信这种应用文体,再结合“职业选择”这个学生绕不开的人生命题,将情境写作的“真实感”高度还原。在交流任务驱动下,学生形成交际语境写作“主体、客体、受体、载体、背景、目的”的意识。
关键词:
交际语境;真实情境;支架教学;评价量规;设计思维
【原题呈现】
高中时代,我们会面临重要的选择,比如选择什么高考科目,未来从事什么职业等。给友人写一封信,谈谈自己的选择及理由。要求说真话,抒真情,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教学指引】
交际语境下的作文教学要体现综合性、实践性,这种写作活动通常通过任务驱动,借由活动进行。
“
实践
”
本身就包含两层意义:第一,
“
真实
”
的活动情境;第二,
“
进阶
”
的行为过程。
“
真实的写作任务
”
已是共识,即使写作任务有时不可避免地具有假设和虚拟意味,但任务本身必须贴合学生当下和未来的生活。只有情境
的高拟真
感、情感的高渗透性、目标的高还原度、过程的高可操性才能将写作设计环节中的
“
虚拟
”
同
“
虚伪
”
区别开来。在这样的写作实践中,写作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与浸润其中应运而生的碰撞与交流。
同时,真实情境下的写作实践,其任务是多层多元的,任务的实现是进阶式的。教师在任务达成中亦是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所以前置性
学习学案的
设计、资源平台的组建、评价量规的规整等,教师都必须参与,以
先学者
和先行者的身份预设项目的分项与分级,给学生搭建作文实践的多维梯式支架,然后在实践活动中师生共同成长。
总体来说,真实情境的作文实践活动是完成扶着走、带着走、
放手走
的不断升级,在
活动任务设计时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需求性、策略的可行性、实践的可持续性。
【课例聚焦】
一、生活情境,引发师生共情
师:
前两天,老师收到一条微信,是一位毕业已久的学生发来的。她在微信里谈到了她目前在选择职业上的一个困惑,想征询我的意见。
投影:
老师,我离博士毕业可能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我目前面临了一些选择:高校任教还是从政,我不知道何去何从!如果是到高校,我可能会相对轻松,而且还能去自己喜欢的城市。我也会有丰厚的收入,有时间陪伴家庭、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如果是
E03给友人写一封信——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写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