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应当坚持正义(提升案)
【教学目标】 内容目标核心素养目标1.学习苏格拉底既以理服人又生动活泼的劝说艺术。审美鉴赏与创造2.探讨苏格拉底立身处世的法则,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文化传承与理解
【教学准备】 1.了解苏格拉底被审判的前因后果。苏格拉底(约公元前469年--约公元前399年)是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出生于伯里克利统治的雅典黄金时,出身贫寒,父亲是一名雕刻师,母亲为助产士。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柏拉图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三人被称为为“希腊三贤”。苏格拉底一生未曾著述,其言论和思想多见于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著作,如《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公元前399年,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的罪名判处苏格拉底死刑。判决执行前夕,苏格拉底的朋友格黎东潜入监狱,试图劝说他越狱逃跑,并买通了狱卒,制订了越狱计划,但苏格拉底不赞同逃跑,他宁可死,也不肯违背自己的信仰。
【教学准备】 2.文体知识:对话录。《柏拉图对话录》选收的四篇由古希腊语直接译出,集中反映了苏格拉底临死前的思想、生活和谈话,其中所探讨的问题,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哲学思想和方法的最集中的缩影。
苏格拉底拒绝越狱,最终被雅典人民审判而死。这一人生选择代表了苏格拉底对自己信仰的坚守,历来被人所推崇。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的罪名判处苏格拉底死刑,有人认为这种判决是不正义的,苏格拉底接受不正义的判决,这种态度不值得肯定。对此,你怎么看呢?
任务一: 柏拉图说过,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不该坚持的。请你谈谈对苏格拉底拒绝越狱逃跑这件事的看法。
任务二: 韦伯斯特说:“只要提着正义之剑攻击,再柔弱的手臂也会力大无穷。”“正义”作为名词,指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道理;作为形容词,指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现代汉语词典》) 请结合苏格拉底的选择和当今的社会现实说一说:你认为什么是“正义”?某些记者将违反法规的人的私人信息公布在网上,引起网民的漫骂,有人被人肉搜索,个人信息被曝光,自己和家人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生命安全甚至受到威胁。请问记者和网民的行为是否符合正义原则?
任务三: 苏格拉底像一个“助产婆”,帮助别人产生知识。苏格拉底的助产术,集中表现在他经常采用的“诘问式”的形式中,以提问的方式揭露对方提出的各种命题、学说中的矛盾,以动摇对方论证的基础,请从下面的情
人应当坚持正义(提升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