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高三复习

《乡土中国》章节概要+《红楼梦》前80回内容梗概pdf文档

修辞 文学类(外国诗) 乡土中国 章节概要 红楼梦 前80回 内容梗概 PDF   20页   下载1   2023-07-02   浏览717   收藏0   点赞0   评分-   23722字   40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乡土中国》章节概要+《红楼梦》前80回内容梗概pdf文档 第1页
《乡土中国》章节概要+《红楼梦》前80回内容梗概pdf文档 第2页
剩余18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期末复习资料· 《乡土中国》 章节概要+《红楼梦》 前80回内容梗概 第1页 / 共20页 《乡土中国》章节概要 《乡土本色》 这一篇是全书的总论,开篇即提出“从 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这一 论断。这“乡土性”带有三方面的特点: 其一,“乡下人离不了泥土”。乡下人以 种地为最普通的谋生方法,因而也最明白 泥土的可贵。其二,不流动性。靠农业谋 生的人是“黏着在土地上的”,并不是说 乡村人口是固定的,而是说在人与空间的 关系上是不流动的。安土重迁,各自保持 着孤立与隔膜。其三,熟人社会。乡土社 会的这种人口流动性缓慢的特点使乡村生 活很富于“地方性”,聚村而居,终老是 乡。所以,乡土社会是个熟人之间的社会, 这才有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本 篇描述了中国社会的基础,同时也是全书 的基础,后文差序格局、礼俗社会之根源, 都在于此“乡土性”。 《文字下乡》 本篇阐述了传情达意的空间之隔。文 中批驳了“城里人”对“乡下人”不识字 的偏见,指出文字本身具有的传情达意的 局限性等特点,指出在熟人社会中表情、 动作和声音等都能很好地起到传情达意的 作用,文字就未免有些多余。而“文字下 乡”,也不应是对“愚”的乡下人居高临 下地强制推行的教化。 《再论文字下乡》 本篇着眼于时间格局。时间上的阻隔 有两方面内涵:一是个人的今昔之隔,指 个人一生中不断学习的过程需要记忆来连 接今昔之经验;二是社会的世代之隔,指 社会共同创造集体记忆和文化经验并将之 延续下去。只有当生活发生变化时,感到 记忆不够时, 才需要借用外在的工具即文 字,否则口口相传的语言已经足以满足个 人和社会的需求。而乡土社会的特点正是 “不流动” ——生活形态定型,缺乏变化, 因此从时间格局来看,乡土社会也没有文 字的需求。 《差序格局》 本篇文章讨论社会结构的格局。西洋 社会是团体格局 ——如同一捆捆的柴,即 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定的团体。团体有明 确界限和层次组织,丝毫不乱。在这种公 和私有明确的界限的格局下就产生了个人 主义以及平等观念和宪法观念。相对而言, 乡土社会是差序格局 ——如同一块石头丢 在水面上所产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 中心是自己。在这样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 差序格局下就产生了自我主义,人和人之 间讲交情而不计较权利与义务。“差序格 局”是费孝通提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 学和人类学观点,指的是由亲属关系和地 缘关系所决定的有差等的次序关系。作者 主要从理论 (典籍)和事实两方面论
《乡土中国》章节概要+《红楼梦》前80回内容梗概
QQ
企业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