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二单元

《边城》4分层作业(原卷)-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 教学设计 教案 学案 同步课件 分层作业 详解 DOCX   11页   下载307   2024-03-07   浏览222   收藏617   点赞3316   评分-   11484字   18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边城》4分层作业(原卷)-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1页
《边城》4分层作业(原卷)-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2页
剩余9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 边城 》 分层作业 *基础达标+能力提升+链接高考 三步提升 建议用时: 4 0 分钟 班级: 姓名: 得分: 基础达标 基础达标 一、语言文字运用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  ①         (填二字词语)“圆满、圆融”的精神内蕴。圆形结构的传统中式美学不仅应用于小说创作,更应用于传统建筑、家居设计等领域。中国古代小说历来讲究大团圆结局,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悲剧。这一被诟病的文学局面在现代文学创作中被不少评论家  ②       (填二字词语),鲁迅即其中一个代表,他们力倡改变这一局面。相比之下,从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发展至现代的席勒、黑格尔等批评家,早已将西方的悲剧美学观理论完善。然而在现代文学中, “悲”作为小说的诸多创作主旋律,也成为对抗或接受西方悲剧美学观的表现之一 。 《边城》成书于20世纪30年代,既有“圆”的叙事结构,又有“悲”的美学色彩,是沈从文将传统精髓与现代精神结合的杰作。大结局中,翠翠等的那个人(傩送)“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可 以说是一个“圆满的悲剧” ——无尽的等待或许有渺茫的希望,或许即为绝望。《边城》的故事发生在茶峒——一个 ③     (填成语)的世外桃源,人物是 ④      (填成语)中的普通几个,故事的结局并不算得“悲壮”,但是沈从文将优美的语言与凄美的结局相结合,使得全文弥漫着悲情的基调。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或成语。(4分)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3.下列句子中的引号与文中画波浪线句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戊戌变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带有资产阶级改良性质的变法运动。 B.“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出自王实甫的《西厢记)。
2052《边城》4分层作业(原卷)-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未认证用户 查看用户
该文档于 上传
QQ
企业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