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
了解屈原生平,了解“楚辞”的文学地位及对后代文学的影响。学习《离骚》,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句,感知屈原高贵的个人品质和忠君爱国的思想。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掌握“楚辞”中“香草美人”的象征传统。学习目标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共23篇。《离骚》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据《续齐谐记》和《隋书·地理志》载,屈原于农历五月初五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初五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法国拉伯雷),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楚辞》与《离骚》《楚辞》:西汉刘向辑录的战国时期楚国诗歌总集,是浪漫主义文学源头。书名楚辞:指战国时以屈原为代表创作的带有浓厚楚地色彩的新诗体。诗体文学常识《离骚》:《楚辞》中的名篇,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也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创作背景“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史记·屈原列传》“屈原放逐,著《离骚》”——《史记·太史公自序》
文体风貌◢句式◢语言◢结构◢创作方法◢风格灵活自由,参差错落,较多部分采用六言,亦掺杂四言、五言、七言等形式。大量采用楚国民间的口语和方言;大量使用虚字作语气助词,如“兮”;词采缤纷华美。篇幅加长,加强铺陈叙事成分以尽情抒情。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充满个人的情志与幻想,风格浪漫而神秘。
写作背景屈原生活在时代大动荡、社会大变革的战国中后期。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集团的残余势力在诸侯国内部和宗国之间进行着内外交错的复杂斗争。屈原力主革新政治、举贤授能、除残去秽、励精图冶,这触犯了楚国贵族集团的利益,因此楚国贵族集团中的顽固派不断打击和排挤屈原,使屈原为之奤斗的政治理想得不到实现。于是,屈原就用诗歌倾吐自己的忧愁幽思,表达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
读准字音:苗裔(yì)庚寅(gēngyín)孟陬(zōu)览揆(kuí)肇(zhào)扈(hù)辟芷(zhǐ
第1.2课《离骚》-高二语文名师精讲课堂(统编版选修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