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教科书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选择性必修 下册 第一单元
单元目标、编写意图、教学指导
单元目标
1.深入研读本单元选编的古典诗歌作品,探寻诗歌之美,品评诗歌之味,感受古人通过诗
歌表达的哀乐悲欢等种种情感。
2.从传统文化经典的角度来理解古典诗歌,把握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探讨古典诗歌在当下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认识古典诗歌的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
3.结合以前所学,梳理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脉络,尝试探讨评述不同体裁的诗歌在声韵格
律、表现手法、审美风格等方面的异同,总结学习古典诗歌的经验并得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编写意图
本单元属于选择性必修课程“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主要学习内容为中国古
典诗歌。古典诗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的创作与欣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数千年来,伟大的诗人灿若繁星,名篇佳作层出不穷。本单元的主题是“诗意的探寻”,这一主题有两方面的含义。首先,本单元选编的诗歌,都有着丰厚的意蕴,需要细细品味咀嚼,多方面探求作品的“诗意”;其次,还要学会让自己的阅读体验与生活经验相印证,由此感受诗人创作时心灵与世界之间的相互碰撞、激荡,学会从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中发现诗意,体
认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本单元选编了
7首诗,按照
文学史
发展次序编排,分为4课。
第
1课是《氓》和屈原的《离骚》
(
节选
)
。
《氓》是《诗经》中叙事性较
强的作品,在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自述经历的同时,也带有强烈的抒情性。《离骚》是一首长篇抒情诗,同时也有自述身世经历的部分,诗人将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抒写人生理想和家国情怀,可以结合此前学过的《屈原列传》加以体会。《诗经》和《楚辞》是我国古典诗歌的源头,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
(
不限于诗歌
)
有着深远的影响,过去的教材中往往安排在比较靠前的位置,但考虑到难度
(
特别是《楚辞》
)
的因素,此次特意将其后移至选择性必修阶段,并编为一课,便于学生比较其不同的艺术风格,认识中国诗歌的抒情传统。
第
2课是《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乐府诗的代表作品。乐府诗继承了《诗经》的传统,“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
《汉书·艺文志》
)
,《孔雀东南飞》就是基于民间流传的焦仲卿、刘兰芝的故事,“时人伤之,为诗云尔”而来的。相比同样写爱情婚姻悲剧的《氓》,《孔雀东南飞》是一首更为纯粹的叙事诗,通篇采用第三人称叙事,结构巧妙,情节曲折,人物形象丰满,语言流畅而生动
教学用书·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