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教科书
语文
必修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
六
单元
·资料链接
《师说》诵读教学设想
张必锟
1.
基本设想
(
1
)教学重点和难点
——
本文有破有立,而侧重在破。开头论述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标准,是谓之
“
立
”
;而立此标准,正是为了破。第二段即以
“
师道之不传
”
领出破的内容,广泛地论及当时社会上各种
“
耻于从师
”
的现象,占全文篇幅一半以上,可见这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应视为教学重点。突出这个重点,才能看出韩愈反对流俗的巨大勇气和坚持真理的精神。以下,先从
“
圣人无常师
”
推出
“
术业有专攻
”
这一新的命题(可视为补充论述),后以说明写作缘由作结(乃篇末点题之法),皆章法所需,学生能粗知大意即可,不必多讲。
第二段不仅是重点,也是难点。其一,它所说的
“
耻学于师
”
不是一般性问题,必须联系当时的特殊社会背景进行分析,才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作者提出这一问题的思想意义;其二,这段文字汪洋恣肆而又旗帜鲜明,表达了作者针砭时弊的强烈感情,但学生未必能体会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朗读上给予具体指导,否则将不利于记诵。把这两个问题解决得好而又费时不多,便是困难之所在。
(
2
)教学方法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拟先着重诵读第一、三、四段,然后诵读第二段。之所以要采用这种非常规的诵读方式,是因为第二段的内容比较复杂,有些问题非经讨论不易了然于心,而讨论这些问题,
非了解
文章全局不可。第一段也要讨论,但不必费很大的气力,关键是要弄清
“
道
”
的概念;第
3
、
4
段就内容和章法的问题予以点拨,不会费时很多。根据从前的教学实践经验,学生记诵这三个段都比较快。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诵读的兴趣。本文中的难句较多,虚词的用法也比较复杂,适当解释一下是必要的,但切忌烦琐,仍重在学生自行领悟。有些词句特别是虚词可以用比较的方式来启发学生,
要把审辞气
放在主要位置上,并跟诵读结合起来,一边读一边品味,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诵读的准备
主要任务有两项,应在课前预习中完成。
(
1
)以阅读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的一段文字促使学生注意韩愈作《师说》时的特殊背景。这段文字被引用在
“
诵读提示
”
中,但有省略,现补充抄写如下(文中加横线的是补充句子,可加圆括号并注明顺序,抄在黑板上,供学生参考)
:
①
自魏晋氏以下,人益(更加)不事师
(从师),今之
世
(指唐代)不闻有师;
②
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
奋
不顾流俗,
犯笑侮
,收召后
《师说》诵读教学设想【必修上册第六单元资料链接】【高中语文教师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