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必修上册第六单元

《拿来主义》课文解说【必修上册第六单元】【高中语文教师用书】

语法 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 教师用书 DOCX   3页   下载0   2023-08-01   浏览253   收藏0   点赞0   评分-   3091字   12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拿来主义》课文解说【必修上册第六单元】【高中语文教师用书】 第1页
《拿来主义》课文解说【必修上册第六单元】【高中语文教师用书】 第2页
剩余1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普通高中教科书 语文 必修上册 教师教学用书 第 六 单元 《 拿来主义 》课文解说 这篇文章写于 1934 年 6 月 4 日,主要是针对当时对待外来文化的某些错误态度而写的。这段时期,在对待外来文化的问题上,社会上存在一些错误认识。一方面,有人采取全盘否定、一概排斥的态度,并急于盲目输出本国的传统文化,以彰显信心,掀起一股文化复古主义的逆流;另一方面,由于帝国主义长期的军事侵略、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一些人特别是青年人对外来的东西发生了恐怖,甚至有一种盲目排外的情绪。 1934 年 5 月 28 日《大晚报》的报道,提到美术家刘海粟、徐悲鸿去国外举办美术展览和梅兰芳准备应邀前往苏联演出的事情,并赋予其 “ 发扬国光 ” 的意义。《拿来主义》这篇文章,就是鲁迅针对这些现象,对当时思想文化问题的一个发言。 这篇文章既反对无原则地全盘西化的主张,也反对盲目排斥和拒绝接受外来文化的倾向,主张 “ 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 ,即 “ 拿来主义 ” 。鲁迅将如此重大、复杂的问题,举重若轻地用一千五百字就说得明白透彻,阅读时不仅要注意他说了什么,更要注意他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 文章首先将不同现象进行归类,从批驳 “ 闭关主义 ” “ 送去主义 ”“ 送来 ” ,到确立 “ 拿来主义 ” 的观点,步步深入,破立结合。这些说法,把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形形色色的思潮,概括得既简单易懂,又明确醒目。 在清政府奉行 “ 闭关主义 ” 的锁国政策的时候, “ 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 ,自然就不存在 “ 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 的问题。直到鸦片战争,被西方国家用 “ 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 ” ,这才在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之下,被迫开始反思传统文化的得失,这才有了 “ 如何对待 ” 的问题。 接着从 “ 闭关主义 ” 说到 “ 送去主义 ” ,并借 “ 礼尚往来 ” 一语引出与 “ 送去 ” 相对的 “ 拿来 ” ,使论述的内容向 “ 拿来主义 ” 推进一步。 “ 送去主义 ” , “ 送 ” 的主要是中国的 “ 古董 ” ,后来又加上点 “ 活人 ” ; “ 送 ” 的目的是 “ 发扬国光 ” , “ 顺便到欧洲传道 ” 。鲁迅敏锐地指出,这样的 “ 送去主义 ” 只是单向地输出,我们并没有按照 “ 礼尚往来 ” 的仪节,要求 “ 拿来 ” 。这是一种民族保守主义的表现。 接下来,鲁迅并没有急于展开对 “ 拿来主义 ” 的阐述,而是引入 “ 送来 ” 的概念进 行辨析, 使观点 又前进一层。 “ 送来 ” 的都是 “ 洋货 ” ,这样的 “ 送来 ” ,让中国 “ 清醒的青年 ” 感到恐怖,
《拿来主义》课文解说【必修上册第六单元】【高中语文教师用书】
滋兰九畹,树蕙百亩。
个人认证 查看用户
该文档于 上传
QQ
企业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