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联读年 级:高一 学 科:语文(统编版)主讲人:华雨 学 校:北京市十一学校——我们从读书中能获得什么?
任务1:阅读作者档案,发现文意关联 请阅读下面的作者档案,尝试寻找作者生平与文章关于学习和读书的观点有关联的地方,每篇1-2处即可。 一、阅读作者档案,初步理解文意
一、阅读作者档案,初步理解文意作者档案(一) 赫尔曼·黑塞,德国作家、诗人,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时入瑞士籍。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代表作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黑塞的创作真正继承了德国文学的浪漫主义,因而世人称他为“新浪漫主义者”。 黑塞曾在神学院学习,而神学院教育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压抑和扼杀人性。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深深地陷入了与德国民族主义冲突的境地。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这促进了他对人性的思考和探索。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方面来探索人性。
一、阅读作者档案,初步理解文意作者档案(二) 王佐良,1916年2月12日生,诗人、翻译家、教授、英国文学研究专家,浙江上虞人。1929年至1934年,在武昌文华中学读书。1939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原清华大学外语系),留校任教,1947年赴英国牛津大学为攻读英国文学研究生。1949年回国后,中国莎士比亚学会、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第一届会长,北京外国语学院顾问兼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 曾经翻译大量中外文学名著名篇,如《雷雨》(英译本)、《彭斯选集》《英国诗文选译集》等等,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与许国璋、吴景荣曾被誉为新中国的“三大英语权威”,为中国的翻译事业和文化交流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阅读作者档案,初步理解文意第一种是事实性关联,如:(1)黑塞创作本文的背景大约是一战前后,享乐主义已经开始甚嚣尘上。所以文中会有“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等描写。(2)王佐良先生主攻外国文学及翻译,因此上图书馆的经历也主要围绕着英美文化等杂志和书籍展开,文章中也会有莎士比亚《哈姆莱特》的台词引用,无处不体现着外国文化的学术底蕴。
一、阅读作者档案,初步理解文意第二种是观点性关联,如:(1)基于战争残酷性的反思和自身隐逸浪漫风格的追求,黑塞对于人性拥有
高一【语文(统编版)】《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联读——我们从读书中能获得什么?-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