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第1课时)高二年级 语文主讲人 邹代观 天津市第四中学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人被誉为“民族魂”。他时刻以深沉的情怀、睿智的目光关注着我们民族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 在他逝世之时,举国哀悼,举世震惊。一友人作对联以示悼念: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知识要点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在苦难的旧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以巨大的奉献和牺牲换来了国家的解放、民族的新生。重温历史,缅怀烈士可以帮助我们深刻认识革命历程,理解革命文化精神,把握当下,激发奋发向上的的精神力量,树立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记念刘和珍君》是一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纪念性散文。作者赞扬了“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刘和珍。“一字一泪,是用血泪写出了心坎里的哀痛,表达了革命者至情的文字。” 学习时,要注意概括刘和珍的有关事迹,梳理本文的情感发展脉络,体会鲁迅在字里行间表达的“至情”,以及对烈士牺牲意义的理性思考。文中还有很多语句值得反复品味,这些都是理解本文思想与情感的切入点。
资料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发表《阿Q正传》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初步感知
资料鲁迅(1881-1936)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而已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拿来主义》)等
背景介绍 1926年3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又纠合英、美、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八国联军入侵时与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结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
背景介绍 1926年3月18日,北京各界民众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举行抗议。共产党人李大钊在会上作了演讲。会后,两千多名群众组成请愿团,到段祺瑞执政府前
《记念刘和珍君》(第一课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