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
诵读诗歌,研读诗作,涵咏字句,品味持情。
2
.
体悟艺术特色:情景交融,借古抒怀。
3
.
感悟人文精神:歌颂丰功伟绩,惋惜壮志未酬。
学习重
难点
重点:
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难点: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情景导入
唐代是诗歌盛世,李白、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两座并峙的高峰,他们以超凡的诗才撑起了唐诗一片瑰丽的天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后人经常以“李杜”并称。
巴蜀地区人杰地灵,
李杜二人
因为人生轨迹,先后与巴蜀碰撞出了火花。
李白豪放不羁,《蜀道难》仿佛来不及推敲就脱口而出,节奏促迫,一泻千里,无可阻挡,正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杜甫的《蜀相》
又是怎样成为中国诗歌历史上的明珠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的《蜀相》。
二、课前预习任务检测:
1
.
文体知识
近体诗
又名
今体诗
,为唐代新兴的诗体,因与古体诗有别而得名。近体诗分为
绝句、律诗
两种,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
律诗
是近体诗的一种。律诗要求诗句
字数整齐划一
,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
六律较少见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依次为
首联、颔联、颈联和
尾联
。每首的二、三两联
(即颔联、颈联)必须
对仗
。第二、四、六、八句
押韵
,首句可押可不押。每句中用字
平仄相间
。
2
.
作者简介
杜甫(
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京兆杜陵人,唐代
现实主义
诗人
。他创作的
许多诗歌,显示了
唐代由
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称为“
诗史
”。其主要作品有“
三吏”“三别
”等
,诗风
沉郁顿挫
(沉郁:情感深沉蕴藉
;
顿挫:语言刚劲、音调铿锵、章法多变
)。
因其卓越的成就,被人尊称为“
诗圣
”,与“诗仙”李白齐名。著有《杜工部集》。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3
.
写作背景
《蜀相》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
760)春天。此时的杜甫,刚刚来到成都不久,暂住于城西的浣花溪畔。在此之前的五年,他颠沛流离,一度身陷安史叛军中,逃脱后做过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之类的小官,之后又弃官而去。这五年里,他目睹了安史之乱中兵火连天、生灵涂炭、田园荒芜的景况;加之唐肃宗昏庸糊涂,宠信宦官,排斥功臣,而杜甫本人亦因上书救宰相房琯而遭疏远、贬斥,这使得早年间一心想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
淳
”的他倍感失落,对
1032《蜀相》1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