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源自【教师用书】
必修下册
第
六
单元
资料链接
《变形记》赏析
范劲
异化的实质就是人同自身的疏离。人不认识自身了,不认识自身周围一度熟悉的环境了,由此造成的心理效果,就是一种恐惧、不安,就是海德格尔讲的烦和
畏。
可是烦和
畏包含
在“此在”的现象学结构之中,是“此在”的在的方式,如此说来,人无时无刻
不
处在异化当中。异化未必全是坏事,黑格尔式的精神攀升就是自我异化,克服个别性达到普遍的意思。但反过来说又有脱离自然的危险,而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感受不到黑格尔在抽象体系中发现的绝对精神的引领,却只是承受那种无归宿感带来的恐惧与茫然,因为从前的价值观念,从前借以把握世界和自身的价值体系和认识方式应付不了眼前的现实世界于是变得陌生而不可理喻了。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异化本身也无法清楚地显示出来,因为作为参照系的环境无时不随异化主体而变化。于是卡夫卡布置了一个骤然的场景转换,使《变形记》成为差异的游戏。一夜间变成了甲虫的格里高尔成了家中的寄食者,这一摆脱了人形的明显差异,却使他原来的工作环境、责任与他在家中扮演的赡养者角色第一次凸现出来。由格里高尔的变形导致了许多小的变形,大的差异引发了许多小的差异。家人无法完全卸去对他的责任,但变形者不再属于他们的世界,却是无疑的事实,他们不得不同时以变形来应付格里高尔的不幸带来的问题:重新走入职业生活的父亲由不中用的老朽恢复了家长的权威,为了使现在的家庭不受骚扰,对变形的儿子采取严厉的压制政策;母亲由操劳过度的老人一度变成格里高尔的保护者,最后回复到弱者和被保护者的状态;变化最大的则是妹妹,在她身上格里高尔曾寄托了最大的希望,可她由格里高尔起初的同盟变成了最坚决的对手,第一个明确要求将过去的哥哥同眼前的虫子区分开来,直到他死后,看到他干瘪的身体,她才恢复了使用“他”的人称。
我们这里所选的是小说开始的一部分。文本开始于一句漫不经心的陈述,叙事者以简单的陈述给出一个简单的事实,生怕激起读者的丝毫不安,更不愿将日常生活秩序搅乱,可正是这种漫不经心造成了恐怖效果,按照弗洛伊德的看法,恐怖的本意就是熟悉的东西
变得不熟悉了:“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同样地,面对突然的变故,主人公也没有惊慌失措,倒是镇静地对眼前的情况进行了一番理性的审视:这不是梦,可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实,似乎并没有超出常
《变形记》赏析【必修下册第六单元·资料链接】【教师用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