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教科书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选择性必修 下册 第
二
单元
资料链接
贾平凹散文的生命意识
费秉勋
正如贾平凹在文章中多次说过的,散文是最容易表现情绪的,中国散文的兴衰史都是真情存亡的历史。的确,有无真情是检验散文高下的一大标准。好的散文都能最直接地坦露作者的灵魂,可以使我们窥见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志趣,甚至把捉到他的整个人格。贾平凹散文能自成一家,引起文坛注目,其价值主要在哪里?有人说语言好,有人说造境独特,有人说好在气韵不俗。其实这都属表层的东西,并未抓住贾平凹散文价值的根本。笔者以为,贾平凹散文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他的散文充满了真情,这种真情主要指作家独特的主体精神。贾平凹独特的主体精神主要表现为一种生命冲创力。以这种冲创力为根本,伸张着作家的精神自由,歌颂宇宙间一切的生命活力,探索宇宙人生的各种奥秘(这是一种属于人的生命本能),从时空意识形成静观的艺术观和特有的审美意象,以生命体验拥抱艺术,这一切构成了贾平凹散文的精神真髓。唐代大文学家韩愈谈意识修养与写文章的关系时用植物和灯烛作比喻说:“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
贾平凹散文之语言、造境其所以独特,艺术气韵其所以充盈,正来自他顽强的主体精神和强烈的生命意识。
1.主体精神的伸张
生命意识在创作主体身上最集中地体现为主体精神自由的伸张,它是个体深层生命活力的升华。贾平凹散文中所表现的这种意识,并不是超人式的高蹈和无视客观的独来独往,而是回归于自然、融化于自然以取得人的精神自由。从贾平凹许多散文中我们可以引出这样一个命题,那就是:天然就是生命,失去天然就失去生命。一粒粒沙石置于河滩之中,它就射出迷人的光彩,一旦捡到人的手中顿时黯然无光。“鱼在水里,有动有神,来来去去,可谓悠然,若捞上岸来,便会翅不如毛,尾亦无力了。鸟在云际,有容有声,高高低低,可谓自若,若坠入水去,便要有翅不能飞,有爪不能划了。世上什么东西生存,只有到了它生存的自然之中,才见其活力,见其本色,见其生命,见其价值。”(《观沙砾记》)兰草长在野谷水泽之畔,得天地自然的灵气,姿态无穷,一派天趣,一旦栽为盆景,虽然叶更嫩花更繁了,“样子是似乎美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
。(《访兰》)这就失去
了天然,失落了自我。而人要保持这种精神自由,便不可懒怠委惰。《云雀》一文带有寓言的质素,一只关在笼子里的云雀,整日渴望着笼子外天空的自由,它被好心的孩子们偷
贾平凹散文的生命意识【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教师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