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治秩序(第一课时) 年 级:高一 学 科:语文(统编版)主讲人:朱亮 学 校: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1.通读本章,掌握人治、法治、礼治的含义及其之间的关系。2.精读细究,深入理解本章的要义。3.联系现实,思考“礼治”的当代意义与价值。一、明确学习目标
1.对法治的错解。(法治当中必然包含人的因素。)2.法治中法官的作用。(法官的存在证明了法治离不开人的因素。)3.人治与法治的区别-对人治的错解。(人治不是指依据统治者个人好恶)4.人治与法治的区别在维持秩序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5.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不是无法无天、无需规律6.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二、概括段落要义
7.礼治社会中的礼的内容与现代标准不同8.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法律与礼的区别)9.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为的是配合人们的行为以完成社会的任务,社会的任务是在满嘴社会中各分子的生活需要。10.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11.乡土社会重经验.偏保守。12.举例说明乡土社会重经验,所以乡土之人不问理由。二、概括段落要义
13.敬畏传统的原因14.何谓仪式,礼就是按着仪式做的意思15.推行礼,依靠教化所养成的个人敬畏感,是主动之举。16.推行法律,依靠特定的权力;推行道德,依靠社会舆论。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17.礼治依靠人们主动地服膺于成规。18.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有效的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19.礼治社会是乡土社会的特色。二、概括段落要义
1.解读“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的含义。 乡土社会的日常秩序是依靠礼治来维持运转的。2.明确礼治如何影响着中国的社会和每个人。 礼治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影响到了每个人 的言谈举止。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事项中都能看到 礼治 在发挥作用,例如给老人让道、让座等。三、礼治秩序的有序
四、梳理逻辑脉络和层次 1-5段 对中国社会日常秩序所依靠的规则、力量的误解:人治与法治,无为而治社会秩序的评定:、“人治”与“法治”的区别不在于有没有法律可依据,而在于“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6-19段 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礼的内容,礼与传统,礼与仪式,礼的施行
五、重要词句的品读1. 法治其实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没有人的因素。2. 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
高一【语文(统编版)】《乡土中国》:礼治秩序-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