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必修下册 必修下册第八单元

《谏太宗十思疏》3教学课件 -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下册)

必修下册 第八单元 教学设计 教案 导学案 同步学案 教学课件 同步作业 答案 详解 PPTX   37页   下载682   2024-04-19   浏览187   收藏788   点赞1892   评分-   6557字   18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谏太宗十思疏》3教学课件 -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下册) 第1页
《谏太宗十思疏》3教学课件 -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下册) 第2页
剩余35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言穷切至,体国情深——《谏太宗十思疏》魏 征 1.反复诵读,整体把握文意,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深化理解,有意识地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和语法知识,进一步提高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把握文本主要观点及现实针对性,感悟作者勇于直谏、匡世济民的担当精神,并在思虑周详的说理中领会其高超的劝谏艺术。3.理解“创业易与守成难”“善始繁与克终寡”的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明确“居安思危,善始虑终”的重要性并思考其现代意义。学习目标 劝人难。劝位高权重之人,更是难上加难,稍有不慎便会触及逆鳞,性命难保。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就是千古明证与教训。然而,唐代谏臣魏征一生上疏言事二百多次,非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相反却得到了唐太宗的称赞。太宗赞其“诚极忠款,言穷切至”,并承认自己的错误“公之所谏,朕闻过矣”,而且“置之几案,事等弦韦”,成为了太宗“知得失”的铜镜。今天我们就一起共读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领略作者高超的劝谏艺术,感悟其深切的体国之心,济世之情。课堂导入 学习任务一听读文本,把握内容 魏征(580-643),字玄成 ,巨鹿人。唐代政治家,以直言敢谏著称,史以“诤臣”称之。早年参加瓦岗起义,跟随李密,不得重用。武德元年(618年),归降唐朝,劝降李勣。授太子洗马,辅佐隐太子李建成。贞观元年(627年),授谏议大夫、检校尚书左丞,安抚河北地区。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校定古籍。迁侍中,册封巨鹿郡公,负责门下省事宜,累授左光禄大夫、太子太师,册封郑国公。直言进谏,推行王道,辅佐唐太宗共创“贞观之治”,成为“一代名相”,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四位。贞观十七年(643年)去世,获赠司空、相州都督, 谥号文贞。作者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很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富足,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国家安定。国内出现了百姓富足、社会安定、国力渐强的“贞观之治”。社会背景 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独能上疏进谏,在贞观十一年(637)的三月到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写了《答魏征手诏》,表示从谏
8151《谏太宗十思疏》3教学课件 -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下册)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未认证用户 查看用户
该文档于 上传
QQ
企业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