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源自【教师用书】
教学设计:
结合学习任务,以课文的深度阅读为主的设计案例
必修下册
第
八
单元
《答司马谏议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结构严谨、说理透彻的论证方法。
2.认识作者对推行新法的坚定立场与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的论证技巧,作者善于从对方的长信中概括出原则性、根本性的问题,针锋相对地进行驳斥,而不是在具体问题上进行过多纠缠。
教学难点:
从文本中体会作者的坚定信念,不为
流言俗议所动
的改革决心。
教学流程:
1.课文导入:
回顾历史,一些力图富国强兵的变法者往往遭到传统势力的阻挠,王安石也不例外。作为改革者的王安石与作为保守派的司马光都试图驳倒对方,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在这篇复信中,王安石以坚定的态度和明确的观点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对司马光的观点—
一
驳斥。
2.知人论世,了解时代特征。
——走
近作者。
——关于“王安石变法”。
3.整体把握,体会言说技巧。
(1)把握课文大意。
综观全文,思考:王安石为何要给司马光写这封信
?
(用原文回答并加以解释)。
(2)深入把握课文。
——
悬想揣摩,体会作者的心情。
假设我们就是王安石,在接连收到司马光的
责难信
后,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
写
一
小段话来加
以描述。
学生展示自己作品,教师点评总结。
——
着眼开端,感受君子情谊。
王安石这封信在寒暄之后直奔主题“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王安石这句
话包含着怎样的言外之意
?
学生讨论,请2—3名学生发言。
本段的最后,王安石在交代自己写信的原因时,是平铺直叙,将自己写信的缘由直言不讳地
暴露在对方面前吗
?
他是如何做的
?
这样
做为
接下来的辩驳作了怎样的铺垫
?
——
角色转换,揣摩他人之思。
角色转换,设想你是司马光,你看到这封信的开头部分后会是什么感受
?
相反,如果你收到一封信,打开看到的却是:“我告诉你,我认为你的……不对,你凭什么……我认为应该……”
你的感受又如何
?
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感受。请2名学生发言。
4.文本细究,领会破立之法。
(1)第2段为本文的重点部分,即驳论部分,作者采取先立后破的方法。作者是如何破立结合,表明自己观点和态度的
?
(2)第2段中,作者先说名实问题,在文中有何作用
?
(3)第3段中,作者
引用盘
庚迁都的史实,是为了论证什么
?
5.阅读延伸,课内外勾连。
课外阅读司马光给王安石的信件,把握司马光的主要观点,以更好地理解本文的内容。
【必修下册第八单元】《答司马谏议书》教学设计【教师用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