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活动二: 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和区别
关注古今词义发展演变的现象,了解词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建立古今词义既有区别也有联系的观念。 2.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语境把握多义词的含义,探究多义词各个义项之间的联系。把握常用词语古今意义变化的情况,避免以今律古,望文生义。3.
通过具体语境把握多义词的含义,探究多义词各个义项之间的联系。 重点:了解词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建立古今词义既有区别也有联系的观念。难点:学习重难点
活动情境导入向杂志《咬文嚼字》投稿。完成学习活动二的学习,可根据杂志的栏目设置,完成一篇语言札记,经修改润色后,向杂志投稿。 栏目设置:语文门诊、百科指谬、一针见血、词语春秋、时尚词苑、汉字神聊、一字难忘、撤稿札记、向你挑战、众矢之的、百家会诊、向我开炮
活动情境导入附语言札记写作规范:
学习任务一:一词多义 古今相联
预习活动: 阅读王宁的《怎样分析一个字——汉字的结构和字理》,了解如何根据字形,揣摩分析字义。
学习活动一:以形索义—— 依据字形探“本义”1.段玉裁曾言“小学有形、有音、有意,三者互相求,举一可得其二。有古形,有今形,有古音,有今音,有古义,有今义,六者互相求,举一可得其五。”从下列汉字中任选其一,依据字形,分析其本义。(学习支架:本义是词的最初的、最基本的意思;引申义:由词的本义引申出来的意思。)例字:劫 加 劣 婚 娶 妻篆文:左边为“去”,表示离开,右边为“力”,表力量、力气。以力胁止,或以力止去。 “劫”的本义:强取,掠夺。隶书:左边为“去”,右边为“刀”。表示用刀迫使人不能离去。引申为“威逼,挟制。”楷书改从篆文。2.通过上述活动,思考讨论如何根据一个字的构形,分析获得其造字之初的 含义。
学习活动二:搭建桥梁——串联“本义”“引申义”阅读下列文言语句,完成下列活动。信: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学而》)前盟口血未乾,足以结信矣。(《国语·吴语》)愿陛下亲之信之。(诸葛亮《出师表》)大人有所召呼,则刻木为信,虽无文字,而部众不敢违犯。(《后汉书·乌桓传》)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世说新语·雅量》)不忍拈将等闲用,半封京信半题诗。(元稹《书乐天纸》) 海客谈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1.结合语境和工具书,理解加点字在各句中的含
8502学习活动二: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和区别3 教学课件 -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必修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