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大义” ——跟随成语学习中国文化年 级:高一 学 科:语文(统编版)主讲人:高洁 学 校: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成语是汉语的“活化石”,不仅在语言层次上吸收了汉语言的各种精华,还以简洁精辟的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表达着臧否人伦善恶、境界高下的价值观,堪称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活动任务一: 请同学们从积累的成语中,考察其出处,总结成语的来源,然后和全班同学交流分享。环节一、追根溯源
1、神话传说 :夸父逐日(《山海经·海外北经》)、女娲补天(《淮南子·览冥训》)、精卫填海(《山海经·北山经》)等。2、寓言故事:狐假虎威(《战国策·楚策一》)、刻舟求剑(《吕氏春秋·察今》)、守株待兔(《韩非子·五蠹》)、朝三暮四(《庄子·齐物论》)等。
3、历史典故:闻鸡起舞、破釜沉舟、负荆请罪、纸上谈兵、三顾茅庐等。4、文人作品:文质彬彬、升堂入室、不耻下问、任重道远、杯水车薪、不言而喻、出类拔萃、越俎代庖、薪尽火传、白驹过隙、逃之夭夭、锦上添花、中流砥柱、举一反三、门庭若市、世外桃源、青出于蓝、锲而不舍、沧海一粟等。
5、外来文化:想入非非、心花怒放、火中取栗、物竞天择 等。6、新生成语:白手起家、分秒必争、变废为宝等。7、人民群众的创造:大海捞针、另起炉灶、三三两两、大刀阔斧等。
古代经典著作是汉语成语的重要来源,越是有名的著作,产生的成语就越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蕴含在这些成语当中。 “语言文字不仅是一个符号系统,一种认识工具,它更是一个民族认识世界、阐释世界的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和结晶”。下面我们就以几个角度为例,尝试探究成语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学生活动二: 以小组为单位,从成语的来源、内容或意义等方面对其进行分类整理,每组选取一个角度试着探究某一类成语反映出怎样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然后全班交流分享。环节二、汲取族魂
成语: 自强不息、朝乾夕惕、卧薪尝胆、励精图治、 志士仁人、当仁不让、杀身成仁、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义无反顾、 身先士卒等示例
成语“自强不息”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指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的精神;《周易》:“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意思是说人们要
高一【语文(统编版)】“微言大义”——跟随成语学习中国文化-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