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1.了解作者、作品,了解故事背景;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总结文中的常见文言现象。3.简要分析烛之武的人物形象;4.梳理、分析烛之武辩论的思路和语言特色;5.分析《左传》详略得当的叙事艺术;6.辩证地看待先秦的一些重要价值观念。学习目标
左丘明(约公元前502-约公元前422),春秋末期鲁国人。博览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大量古籍,学识渊博。任鲁国左史官,在任时尽职尽责,德才兼备,为时人所崇拜。 孔子曾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左丘明编修国史,日夜操劳,历时30余年,一部纵贯200余年、18万余字的《春秋左氏传》定稿。 司马迁称他为“鲁之君子”。左丘明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被称作“春秋三传”。 《左传》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述了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 作者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文学修养,对许多大小历史事件,做了深刻生动的记述。在选材、描写和评论时,往往带有自己的褒贬和爱憎。《左传》
①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春秋》《左传》。②纪传体,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③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如《国语》《战国策》。④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者是南宋的袁枢,如《通鉴纪事本末》。⑤典志体,记述历代典章制度及其因革损益,如唐代史家杜佑所撰的《通典》。⑥通史,不间断地记叙史实,如《史记》《资治通鉴》。⑦断代史,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了解史书体例
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晋国和楚国大战于城濮,楚国大败,晋国霸业完成。在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协助楚国一起攻打晋国,而且晋文公年轻时流亡到郑国,受到冷遇,两年后,联合秦国讨伐郑国。郑伯闻讯后,派烛之武面见秦穆公,劝他退兵。 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两国的矛盾,表现出处处为秦国利益着想的样子,分析当时的形势,抓住利害关系,说明保存郑国对秦国有利,灭掉郑国对秦国不利的道理,终于说动秦国退兵。晋军失去盟军支持后,也被迫撤离了郑国。 此文即是记叙了这一历史事件。背景故事
梳理文意,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
统编版必修下册第02课《烛之武退秦师》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