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扫一扫联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天了
杨志军
父亲当天就骑着日尕出发了,他开始说服牧人出售牲畜的这天,雪哗哗下着。雪朵大得出奇,就像无数白蝴蝶在风中滑翔、碰撞、争艳、斗奇。忽而又变了,深阔的天幕变成了一架偌大的织机,不停地摆动着,把羊毛一样的雪花瞬间拧成了线,又瞬间织成了氆氇,这是多大一块洁白的上等氆氇,任凭父亲肆意剪裁,然后缝制成世间需要的一切。寥廓无际的草原,织着白氆氇、铺着白氆氇的草原,可以沿着氆氇的经纬线走向远方的草原,正在寒风里歌唱。许久,一顶帐房出现了,一声藏獒的闷叫出现了,一抹挤出门帘的酥油灯的光亮出现了。
父亲在帐房里待了不到一个小时,就被主人扔了出来,一男一女两个牧人抬着父亲,把他从帐房里扔了出来。父亲在雪地上滚了一下,就要爬起来,牧人的藏獒扑过来摁住了他。不远处的日尕大吃一惊,长嘶一声跳了过来,转身的同时,尥蹶子就踢。藏獒后退了几步,轰轰地叫着。父亲懊丧地坐在积雪里,不明白自己的哪句话激怒了对方,竟至于让天性好客的牧人把他扔出了帐房。日尕守在藏獒和父亲之间,也有些不明白,眼睛扑闪扑闪的:怎么了主人,你不是一向都会受到牧人的欢迎吗?
父亲去了另一家。这一家没有把父亲扔出去,但拒绝用饭食招待他,只让他喝完了说话之前端给他的那碗酥油茶。主人做出请的手势说:“我家的帐房实在是太狭窄啦,请倒卖牛羊的人去找更宽敞的帐房过夜吧。”父亲拉着日尕来到不远处,挖雪窝子睡觉的时候说:“日尕,我拖累你啦,害得你连口糌粑都吃不上。这么大的雪,到哪里去吃草啊?”日尕呼哧呼哧张大鼻孔,向着四野闻了闻,噗噜噜打了个响鼻,像是在安慰主人。父亲丢开它,打着哈欠钻进了雪窝子,一闭眼就睡着了。他梦见日尕流浪在雪原上,找不到草吃,扑通倒下就死了。他哭醒了自己,爬出雪窝子一看,天已经放亮,日尕正在一群牛的中间。几头牛不断把反刍后本该再咽下去的食物吐到地上,日尕伸长舌头,一点一点把热腾腾的食物卷到自己嘴里。父亲惊呆了:原来动物之间还能如此?
这一天,父亲和日尕又访问了五户牧家,结果都一样:拒绝买卖,拒绝他的说服纠缠,而且都不那么客气:“‘沁多贸易’是什么?没听说过。你不会是骗子吧?”“你说什么?把我们的牛羊给你,你拿去卖钱?凭什么呢?别说你不是公家人,就是公家人说了也不顶用,承包啦,牛羊和草场都归自己啦。你卖了钱,再把钱给我们,为什么要这样?你图个什么?再说你要是躲起来不见面,我们去哪里找你?”“你说也可以先给钱,再把牛羊拿走?那也不行,我们要钱干什么?能剪下羊毛来还是能挤出牛奶来?”等他告诉对方自己也是一个牧人后,人家又有了别的想法:“你是不是看着我们羊多牛多心里不好受?你怎么不卖掉你自己的?什么?已经全部卖掉啦?胡说八道,我不信。别向雪山大地发誓啦,全部卖掉的话你就是个不安分的牧人,就是盗马贼一样的坏蛋。”态度好一点的会招待他一碗酥油茶,但糌粑和肉食就别想啦,似乎牛羊越多牧人越小气,似乎他真的是一个可怜的骗子,在被牧人一眼识破的尴尬中,啰里啰嗦狡辩着。天黑后父亲和日尕来到了第六顶帐房前,父亲滑头起来,先不说来意,讨要了些酥油糌粑,垫了垫日尕的肚子,钻进帐房,吃了喝了,在人家的毡铺上睡到第二天早晨,又舔了一碗者麻,才说起自己是来收购牛羊的。主人瞪起眼睛看着他,似乎意识到竟然让一个盗马贼一样的人留宿了一夜,招呼自己儿子过来,放倒父亲,抬起来,又一次扔出了帐房。
父亲蹊跷得挑眉毛瞪眼睛:牧人守旧,不知道钱的意义,把牲畜当作唯一的财富,不肯出售牛羊,这也在意料之中。但怎么会变得如此野蛮,不仅不招待吃喝,还会动不动把他扔出帐房呢?过分了吧?他爬起来,冲着帐房门口的主人喊道:“我是香萨主任的朋友,你这样对待我,就不害怕我去阿尼琼贡告你的状吗?”主人蹲下身子,抱着自家的藏獒不让它扑向父亲,哼了一声说:“我们见了香萨主任磕响头,咚咚咚地响九下,见了坚赞曼巴也磕响头,咚咚咚地响九下。都是平起平坐的高人,你要是告我,我也会告你,坚赞曼巴的法力你又不是不知道。”父亲愣了:他听说过坚赞曼巴,是个不属于任何地方的游方藏医,哪里有不好就会出现在哪里。一定是他给牧人说了什么。父亲说:“坚赞曼巴我不认识,要是你让我相信他的法力比香萨主任高明,我就不再到你家来啦。”主人惊慌地说:“你还想来啊?我告诉你吧,曼巴说啦,钱是世界上最大的魔鬼,会夺走牧人的灵魂,现在魔鬼已经放出来啦,已经开始往草原上到处乱跑啦,最大的灾难就要降临草原,你们要小心一点,谁给你们提到钱,你们就把谁抬起来扔到帐房外面去。”原来如此,之所以不请他出去而是扔他出去,是把他看成了一个带来灾难的魔鬼。父亲说:“请告诉我坚赞曼巴在哪里,我去向他请教哩。”主人说:“虽说曼巴的家乡是我们白唇鹿草原,但谁也不知道他在哪里,有时候正在放羊,一抬头就见他从云端里下来啦。”父亲又是一愣:“你说什么?我来到了白唇鹿乡?”怪不得没有人认识他,雪太大,迷路啦,一口气走到了白唇鹿乡,而他还以为自己在沁多乡转悠呢。心说那就不找坚赞曼巴啦,还是回沁多草原继续他的说服和收购吧。
(节选自长篇小说《雪山大地》第十章)
【注】小说开启于20世纪50年代末,生活在沁多草原上的藏区牧民由传统游牧部落过渡到社会主义公社,改革开放后,又开启了牛羊贸易,发展商品经济。当时大承包解放了生产力,牛羊数目快速增加,但草原资源却过度消耗,出现了退化现象。“父亲”办起了“沁多贸易”公司,说服牧民出售牲畜以减缓对草场的冲击,由“沁多贸易”统一运到西宁市场,换些钱来改善牧民的生活。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虽然父亲的遭遇使我们认识到牧民并非都天性好客,但从牧民的一些言行中我们仍能感受到他们朴实直爽的本性。
父亲被牧民拒绝,被扔出帐房,是因为牧民不理解父亲收购牛羊的行为,甚至认为父亲是骗子,是盗马贼一样的人。
“我们要钱干什么?能剪下羊毛来还是能挤出牛奶来?”这些话反映出当时牧民还没有经济意识,只固守着传统观念。
父亲的收购行动屡遭挫折,但最后他仍然想要回到沁多草原继续他的说服和收购,这体现了父亲执着坚定的品格。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说开头的雪景描写,运用比喻、比拟、夸张等多种修辞,展现出寒冬草原环境的严酷,也暗示了父亲劝说的艰难。
小说写牧民有时一抬头就看见坚赞曼巴“从云端里下来”,赋予人物神秘色彩,意在借此以展现坚赞曼巴的法力。
小说叙写日尕在一群牛中间进食的情景,表现了动物之间的和谐美好,同时通过父亲的反应侧面表现动物之爱。
小说善用对话描写,如父亲和留宿他的牧民的对话,不仅推动了情节进一步发展,也点明了父亲此行遭遇的原因。
选文具有很强的地域色彩,作者是如何呈现其地域特征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评论家刘颋认为,“父亲”带着现代文明的意识进入到雪山大地,以个人力量影响牧民的生活方式,推动着雪山大地的现代化进程。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