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古诗文阅读 题目列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秦始皇帝既...
组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秦始皇帝既吞天下,召群臣而议曰:“古者五帝禅贤,三王世继,孰是?将为之。”博士七十人未对。鲍白令之对曰:“天下官,则禅贤是也;天下家,则世继是也。故五帝以天下为官,三王以天下为家。”秦始皇帝仰天叹曰:“吾德出自五帝,吾将官天下,谁可使代我后者?”鲍白令之对曰:“陛下行桀、纣之道,欲为五帝之禅,非陛下所能行也。”秦始皇帝大怒曰:“令之前若何以言我行桀纣之道也趣说之不解则死。”令之对曰:“臣请说之。陛下筑台云,宫殿五里,千石之钟,妇女连百,倡优累千。兴作骊山宫室,至雍相继不绝。所以自奉者,天下,竭民力。偏驳自私,不能以及人,陛下所谓自营仅存之主也,何暇比德五帝、欲官天下哉?”始皇暗然无以应之,面有惭色,久之,曰:“令之之言,乃令众丑我。”遂罢谋,无禅意也。

(选自刘向《说苑·至公》,有删改)

材料二:

当此之时,秦国最雄,诸侯方弱,苏秦结之,时六国为一,傧背秦。秦人恐惧,不敢窥兵于关中,天下不交兵者二十有九年。然秦国势便形利,权谋之士,咸先驰之。苏秦始欲横,秦弗用,故东合从。及苏秦死后,张仪连横,诸侯听之,西向事秦。是故始皇四塞固,据崤、函之阻,跨陇蜀之饶,听众人之策,六世之,以食六国,兼诸侯,并有天下。杖于谋诈之弊,终无信笃之诚,无道德之教,仁义之化,以缀天下之心。任刑法以为治,小术以为道,遂燔烧《诗》《书》,坑杀儒士,上小尧舜,下邈三王。二世愈甚,忠不下施,情不上达;君臣相疑,骨肉相疏;化道浅薄,纲纪坏败;抚天下十四岁,天下大溃,诈伪之弊也。其比王德,岂不远哉?孔子曰:“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无耻;道之以德,齐之礼,有耻且格。”夫使天下有所耻,故化可致也。以诈伪偷活取容,自上为之,何以率下?秦之败也,不亦宜乎!

(选自刘向《战国策·刘向书录》,有删改)

第 1 题 填空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令之前A若何以B言C我D行桀纣之道也E趣F说之G不解H则死。

第2题 单选

下列对材料二中加红标黄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乘,依凭,依仗,与《登泰山记》中“自京师乘风雪”的“乘”意义不同。

B.

烈,功业,与《过秦论》中“奋六世之余烈”的“烈”意义相同。

C.

道,同“导”,引导,与《离骚》中“来吾道夫先路”的“道”意义不同。

D.

苟,如果,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终苟免而不怀仁”的“苟”意义不同。

第3题 单选

下列对材料中加红标黄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干,冲犯,与成语“豪气干云”“干霄凌云”的“干”意义相同。

B.

建,树立,与《谏逐客书》中“建翠凤之旗”的“建”意义相同。

C.

殚,竭尽,与成语“殚精竭力”“力殚财竭”的“殚”意义相同。

D.

因,凭借,与《过秦论》“蒙故业,因遗策”的“因”意义相同。

第4题 单选

下列对材料中画线加红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乃,连词,于是,与材料一中“令之之言,乃令众丑我”的“乃”词性、意义均不同。

B.

而,连词,表修饰关系,与材料二中“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的“而”用法不同。

C.

以,连词,表目的关系,与材料二中“齐之以礼”的“以”用法与意义均不相同。

D.

之,助词,的,与《愚公移山》中“汝心之固,固不可彻”的“之”的意义相同。

第5题 单选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秦始皇兼并了天下之后,询问群臣传位让贤与世袭哪一种做法是对的,除了鲍白令之,其他博士官没有一人回答。

B.

鲍白令之说秦始皇不可能像五帝那样禅让天下,秦始皇听后大怒,但在听了鲍白令之的解释后,秦始皇面带羞愧。

C.

材料二与杜牧《阿房宫赋》相似,都通过秦攻成守败的对比,指出攻守天下的策略应不同,治理天下要行仁义。

D.

材料二中刘向引用孔子的话,阐述了用刑罚和用礼教两种治民之道的不同结果,肯定了德教与礼教对化民的重要性。

第6题 问答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2)遂燔烧《诗》《书》,坑杀儒士,上小尧舜,下邈三王。《战国策·刘向书录》)

第7题 问答

贾谊《过秦论》中说秦国灭亡是因为“仁义不施”,材料一与材料二中有哪些事实可以支持贾谊的观点?请简要概括。

题目信息
调研模拟 高中通用 先秦时代文言
-
正确率
0
评论
17
点击
QQ
企业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