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 四川省南充市高2024届零诊语文试卷(考试时间:2023.9.19)
四川省南充市高2024届零诊语文试卷(考试时间:2023.9.19)
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36分)
第 1-3 题    组合题

【2024届南充零诊】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相关小题

①对中华民族先民而言,解决时间问题的唯一方法只能到天上去寻找,这个工作就是观象授时,即观测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来确定日、月、年。《尚书·尧典》载,羲和专管“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是负责观象授时、制定历法的官。

②“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易·乾》)龙是上古时观象授时的重要星象。龙本源于中国传统二十八宿天文学体系中由角、亢、氐、房、心、尾六宿星官所构成的形象,而“见龙在田”所描述的则是龙星伏没后,位于龙角的角宿从东方地平线上重新升起的天象,民谚称其为“龙抬头”,原始历法以其为一年中新的农事周期开始的标志。唐孔颖达对“文明”的解释是:“天下有文章而光明。”文章即礼乐教化,这里意在强调文德的彰显,文德的产生和观象授时关系密切,上古文献对此还有清晰表述。

③长期的观象实践使人们懂得,先民虽和时间从无约定,但其每每如期而至。如果龙抬头可以作为立春节气的标准天象,那么人们发现,如果人们在某年的立春观测到“见龙在田”,那么百年甚至几百年后,仍然可以在同一时节观测到同一天象。假如先民通过立表测影决定时间,那么这种对应关系将更为固定和持久。一年中正午最短的表影当在夏至。人们发现,如果他们在某天正午测到了夏至,那么经过三百六十五天就一定还可以测得夏至,十年如此,百年不变,千年如一,从无爽差。于是人们通过这种对时间的长期观测逐渐形成了“信”的思想。先民以为“至信如时”(战国竹书《忠信之道》)。“天则不言而信”(《礼记·乐记》),可见时间最能体现“信”的德行。

④天文学的知识在古代是最先进的知识,人们一旦掌握了天文学的知识,就可以通过观象授时来实现对整个氏族的统治。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观象授时直接的作用就是会决定农业的生产,观象授时的正确与否会影响到一年的收成,会决定整个氏族的命运,因此对于农业经济来说,作为历法准则的天文学知识具有首要的意义,谁能把历法授予人民,他就有可能成为人民的领袖。《尚书·尧典》开篇就叙述帝尧命令羲和 “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歌授人时”。事实上,当观象授时作为王权政治的基础存在之时,人王的权力源于天授的认知便自然产生了。“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论语》),意思是天时和历法必须由你亲自来掌握,你要好好地把握住你手中的这个圭表。“中”就是圭表,就是立表测影,这些都可以看出天文学和王权的一种关系。

⑤最早的天文学,实际是一种政治天文学,而天文学实际最早也就是一种政治统治术,它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它是被统治者所利用的,因此,中国天文学官营的性质,就是早期天文学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夏代晚期的青铜钺是王的一个权杖,是王权的象征。这个铜钺上绘了一个图像,是用绿松石画的两个同心圆,两个同心圆之间还有用十字组成的图像,外圈有十二个,内圈有六个。这是历法的一些内容,在王权的仪仗上绘刻这些内容,它就明确地显示了天文学和王权的一种联系。

(选自《春节历法与观象授时》《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有删改)

第1题 单选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从有史可考的时代开始,天文学和文明相关联,同时和政权关系密切,官方也设有专门负责观象授时的职官。

B.

如果把龙抬头作为立春节气的标准天象,那么这个标准天象和标准时间的对应关系在相当长时间内稳定不变。

C.

在古代,天文学知识是最先进的,是历法制定的准则,掌握了天文学知识的人在人民心中有着很高的地位。

D.

夏代晚期的青铜钺刻绘有用绿松石画的两个同心圆等图像,这些图像是历法的一些内容,是王权的象征。

第2题 单选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论证材料第②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

《夏小正》:“正月:启蛰。雁北乡。雉震响。鱼陟负冰……时有俊风。寒日涤冻涂……鞠则见。初昏参中。斗柄县在下。”

B.

《周易·大有》:“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此处,“火”即为大火星,是位于苍龙星象中心的授时主星心宿二。

C.

《易经》:“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D.

古人借星象占卜吉凶,如“景帝三年,天北有赤者如席,长十余丈,或曰赤气,或曰天裂,其后有七国之兵。”

第3题 单选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天文学知识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首要作用,观象授时正确与否会影响到一年的收成。

B.

古人对天文与人文之间的固有联系认识得非常早,同时对德行修养有着相应追求。

C.

随着诚信观念的形成,先民开始认识时间和诚信的关系,产生了时间为信的思想。

D.

观象授时易产生帝王的权力源于天授的认知,可以说最早的天文学是政治天文学。

第 4-6 题    组合题

【2024届南充零诊】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相关小题。

材料一:

ChatGPT会有伦理偏见及“技术霸权”吗?ChatGPT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及将来的超级智能旨在服务广泛认同的伦理理念和全人类的利益,而不是服务单个国家或组织的利益。ChatGPT不应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技术霸权的宰制,赵汀阳认为,人工智能的出现使人的思想能力逐渐陷入停滞,技术被垄断在少数“绝对强者”手中,产生严重的阶级固化和技术壁垒。当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盲目服从命令而不质疑其伦理偏见或不具备预设道德伦理的正确导向时,将会产生科技伦理困境及人文困惑。例如,如果ChatGPT缺乏固有道德规范的强有力规范,就会尽力实现或服从使用者的调教以及恶意使用。“这会让人想起反乌托邦极权主义情景中的分裂的官僚机构:一个部门负责建造武器,但不知道这些武器是如何使用的;另一个部门负责处决罪犯,却不知道他们犯了什么罪,等等。”

ChatGPT在主体性方面无法做到“我思故我在”,其在数据认知范围内作出的回答,是具有“所见即所得”的辩证问题。”ChatGPT在理解主题语境、领会提问者意图上具备与环境互动、执行复杂理解任务的能力,这种“人机互动”限定在以文本为中心的语言空间之中,缺乏数理推理或多模态交互能力。ChatGPT的弊端在于其是即时性的留滞现象,是一种大型语言模型,不是搜索引擎。因此,ChatGPT完成的语料库训练模型时间停留在2021年,其对此后发生的变化并不知情。ChatGPT 在相对表层的固定性文本层面或非专业领域能够为有需求的人提供便捷帮助,但教育界及研究者在充满创新、需要创造力的领域不应陷入对“技术智能的盲目崇拜”中。

(《ChatGPT爆火后关于科技伦理及学术伦理的冷思考》有删改)

材料二:

①从搜索排序到内容生成,ChatGPT利用的依然是神经网络、海量的语言数据和文本数据。由于大量预训练模型不需要数据标注,可以使用更大的数据集,输出精度得到明显提升,而且能记住与用户之前的对话和给它的提示,实现了在知识存储和推理方面质的飞跃。

②算力、算法和数据被业界称为拉动预训练模型的“三驾马车”。算力背后是大量的芯片和电力成本的支撑,有媒体分析称ChatGPT每回复一次,至少花OpenAI 1美分。每一次迭代模型都需要高达千万美元的训练成本。算法模型的搭建优化则需要人才的智力支持,大胆突破尝试。有专业人士表示,未来很可能会出现知识提炼能力和复杂推理能力更强的工具实体。

③ChatGPT正在凭借其巨大的能力将“创意”这件事的门槛拉高。调查显示,89%的美国大学生已经在用它来写作业,搭建论文大纲,甚至一位大学教授曾告诉媒体,他发现班上最好的论文是由ChatGPT创作的。而如果我们只是沉迷于低水平的简单重复,习惯于改头换面,拿新瓶子装旧酒,自然难出原创性成果;如果我们搞研究只是重复地做实验,或者满足于在书斋里翻翻书,东拼西凑当个“学术裁缝”,那么何谈自立自强,落地转化?

④中国版ChatGPT并不遥远。《经济日报》刊文指出,我们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的网民数量,数据积累维度的优势明显,应用场景广泛。在《2021—2022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中,中国算力以7分之差居于美国之后。中国仍有实力迎头赶上,把握下一次技术变革的机遇。

(《我们需要的不只是一个ChatGPT》,有删改)

第4题 单选

下列关于“ChatGPT”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作为一种人工智能,目前的ChatGPT还没有受到伦理知识的训练,很容易受单个国家或组织控制。

B.

受数据认知范围以及以文本为中心的语言空间的影响与限制,ChatGPT在实现人机互动方面有局限。

C.

ChatGPT是立足于神经网络、语言数据和文本数据等基础上的具有知识提炼和推理能力的实体工具。

D.

较先前的人工智能,拥有大量预训练数据的ChatGPT,实现了在知识存储和推理方面的质的飞跃。

第5题 单选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赵汀阳看来,严重的阶级固化和技术壁垒是人们思想能力逐渐陷入停滞的原因。

B.

举乌托邦中分裂的官僚机构的例子,意在强调ChatGPT等人工智能应注意伦理研究。

C.

我国有巨大的网民数量、优越的数据积累维度等,缩小了与美国“算力”上的差距。

D.

材料二第②段中“三驾马车”和第③段中“学术裁缝”两处使用的引号的作用不同。

第6题 问答

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下面现象的理解。(6分)

当问到“ChatGPT”对学术伦理的影响时,ChatGPT答:“最近出现的大型语言模型(如ChatGPT)极大地影响了包括教育在内的许多领域。虽然这项技术在增强人类智能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但它也引发了对学术伦理的担忧。”

第 7-9 题    组合题

【2024届南充零诊】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相关小题

南国的梦

巴  金

我在改建后的武庙里住了一个月光景,快乐地帮朋友料理一个学校的事情。在这个学校里我第一次见到那个后来被我们戏称为“耶稣”的友人。

他在这个学校教书,同时还在另一个校址在文庙的中学兼课。他喜欢和年轻的学生在一起,他常常和他们谈话四五个钟点不间断。他诚恳地对他们谈着世界大势和做人的态度。我和他见面的时间并不多。我们分别的时候,我记得他穿着蓝色西装上衣和白色翻领衬衫,服装相当整齐,他可以被称为漂亮的青年。

在上海“一·二八”战争结束以后,我和一个年轻的友人同路再作南国的旅行。到了古城,在这天黄昏的时候,我便到那个文庙里的中学去看“耶稣”。我在学校的办公室里遇见几个朋友,正和他们谈话时,忽然一个人在后面拍我的肩膀。我回过头看,迟疑了一下,我记不起这黑瘦的面貌,但是那双奕奕有神的眼睛不可能是别人的。

一定是他。我便伸出手去。我看他的微驼的背,一身肮脏的灰布学生服,一头蓬乱的头发和陷入的两颊。

“你看我做什么?你不认识我吗?”他坦然笑问道。

我也只好微笑。我不能对他说他瘦得多了,老得多了,他的健康坏了。

晚上我睡在他的房间里,他们为我安置了帆布床。煤油灯吹熄后,一屋子都是蚊虫声。他却睡得很好。我不能入睡。

我睁开眼睛,望着阴暗的空间,我想到今天听见人谈起的这个朋友的痔疮和虱子的事。两年前他穿着白色翻领衬衫的姿态在黑暗中出现了。这两年间,一个人的大量牺牲和工作成绩折磨着我。我拿自己的生活跟他相比。我最终不能忍受这样的寂寞,我要出去走走。我翻身站起来,无意间踏灭了蚊香,发出了声音,把睡在对面帆布床上的他惊醒了。

“你做什么?还没有睡?”他含糊地问道。

“我闷得很。”我烦躁地回答。

“你太空闲了。”他梦呓似的说了这一句,以后就没有声音了。我再说话也听不见他的回答。

的确比起他来我太空闲了,也许太舒服了罢。但是难道他就比我有着更多的责任?这是苦恼着我的问题。

我们第三次在学校里看见“耶稣”,他显得更瘦、更弱了。他过着更勤苦的生活。

他穿着更破烂的衣服。他花去不少的时间和学生们谈话。他热心地对着学生讲授数学的功课。我看见他用过度的工作摧残自己的身体,我看见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一点点工作成绩。我不能够责备他,我倒应该责备自己,我们的确太需要工作了。我自己不能代替他工作,别的空话便都没有用。这个学校里充满着殉道者的典型,但是他比别人表现得更完全。在他们的面前我显得太渺小了。在他们中间我做了几天的美丽的南国的梦。

一个多月以后我游历了广东乡村回来,路过鼓浪屿。我们三个人坐船到那个美丽的岛屿。这一次我们攀登了日光岩,在最高的峰顶上眺望美丽的海。我们剥着花生,剥着荔枝,慢慢地吃着,慢慢地把荔枝皮和花生壳抛到下面海滩上去。我们听着风声,听着海水击岸的轻微的声音。我们畅谈着南国的梦。我们愉快地笑着。我的眼前尽是明亮的阳光和明亮的绿树。在这个花与树、海水与阳光的土地上我们做了两小时的南国的梦。

分别后,我走了不少的地方,始终没有直接得到“耶稣”的信息。不过我从别处知道他在古城里忙碌地工作。他准备着有一天用有组织的民众的力量来歼灭侵略者的铁骑。

现在鼓浪屿骚动起来了。铁骑踏进了花与树、海水与阳光的土地,那个培养着我的南国的梦的地方在敌人的蹂躏下发出了呻吟。

然而使我激动的是行动的时刻到了。鼓浪屿的骚动一定会引起更大的事变。铁骑深入闽南的事情是可以想到的。敌人也许不会了解,但是我更明白,倘使敌人果然深入肥沃的闽南的土地的话,那么在那里得到的一定不会是胜利,而是死亡。那时我的南国的梦中最“奇丽”的一景便会出现了。

我怀念着南国的梦中的友人,我为他们祝福。

(有删改)

文本二:

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

(节选自巴金《小狗包弟》)


第7题 单选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我”因蚊虫的声音无法入睡,而不得不出去走走时,惊醒了“耶稣”,于是与“耶稣”展开的对话引发了“我”对责任的困惑。

B.

文章善用细节描写,如“耶稣”“在后面拍我的肩膀”,表现了“我”与“耶稣”关系亲密,“奕奕有神的眼睛”表现了“耶稣”积极进取。

C.

“在他们的面前我显得太渺小了”一句表现“我”对殉道者朋友们的赞美,也表现了“我”对自己没有成为这样的人的自责。

D.

文章以“我”的所知所感为线索,从“我”的视角展现“耶稣”的形象,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使文章的叙事更有真实感和代入感。

第8题 问答

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巴金“南国的梦”的理解。(6分)

第9题 问答

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文本一和文本二中的“我”的共同点,并结合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出的启发。(6分)

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34分)
第 10-13 题    组合题

【2024届南充零诊】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关题。

神宗升遐,会程颢以檄至府。举哀既罢,留守韩康公之子宗师,问:“朝廷之事如何?”曰:“司马君实、吕晦叔作相矣!”又问:“果作相,当如何?”曰:“当与元丰大臣同,若先分党与,他日可忧。”韩曰:“何忧?”曰:“元丰大臣皆嗜利者,使自变其已甚害民之法,则善矣。不然,衣冠之祸未艾也。君实忠直难与议晦叔解事恐力不足耳。”已而皆验。司马光为政,反王安石所为。毕仲游予之书曰:“昔安石以兴作之说动先帝,而患财之不足也。故凡政之可以得民财者,无不用。盖散青苗、置市易、敛役钱、变盐法者,事也;欲兴作患不足者,情出。未能杜其兴作之情,而徒欲禁其散敛变置之事,是以百说而百不行。今遂废青苗、罢市易、蠲役钱、去盐法,凡号为利而伤民者,一扫而更之。则向来用事于新法者,必不喜矣;不喜之人,必不但曰‘青苗不可废,市易不可罢,役钱不可蠲,盐法不可去’,必操不足之情,言不足之事,以动上意。虽致石人而使听之,犹将动也。如是,则废者可复散,罢者可复置,蠲者可复敛,去者可复存矣。为今之策,当大举天下之计,深明出入之数,以诸所积之钱粟,一归地官,使经费可支二十年之用。数年之间,又将十倍于今日。使天子晓然知天下之余于财也。则不足之论不得陈于前,而后新法始可永罢而不行。昔安石之居位也,中外莫非其人,故其法能行。今欲救前日之弊,而左右待职司使者,约十有七八皆安石之徒。虽起二三旧臣,用六七君子,然累百之中存其十数,乌在其势之可为也?势未可为而欲为之,则青苗虽废将复散,况未废乎?市易、役钱、盐法亦莫不然。以此救前日之弊,如人久病而少间,其父子兄弟喜见颜色而未敢贺者,以其病之犹在也。”光得书耸然,竟如其虑。

(〔明〕冯梦龙《智囊·远犹卷二》,有删改)

第 10 题 填空

文中画波浪线(表紫加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在答题卡上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A实忠BCD与议E晦叔F解事G恐力H不足耳

第11题 单选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升遐,皇帝死亡的委婉说法,古人对死亡的委婉说法还有,诸侯死为薨,大夫死为卒。

B.

何忧,忧虑什么。“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中“之有”表示有这事,两者结构相同。

C.

而,表转折关系,译为然而、却,与《爱莲说》“濯清涟而不妖”的“而”用法相同。

D.

路,意为途径,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烽火扬州路”的“路”含义不同。

第12题 单选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程颢认为宋神宗时一批主张新法的大臣都好利,要和他们合作,让他们自己撤除那些对百姓非常有害的新法,这样才会比较妥善。

B.

毕仲游结合过去与目前的情况逐一分析,认为一定会有人以财政不足为由来动摇皇帝心意,这让司马光感到害怕并采纳了他的意见。

C.

毕仲游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先对全国的经济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统计,然后再用几年时间储存钱粮使经费充足,从而废除新法。

D.

在废除新法这件事上,程颢想到了党派纷争所带来的祸害,毕仲游设想了那些“不喜者”的想法,可见他们都是有远见卓识的人。

第13题 问答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当与元丰大臣同,若先分党与,他日可忧。(5分)

(2)故凡政之可以得民财者,无不用。(5分)

第 14-15 题    组合题

【2024届南充零诊】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同群公秋登琴台

[唐]高适

古迹使人感,琴台空寂寥。

静然顾遗尘,千载如昨朝。

临眺自兹始,群贤久相邀。

德与形神高,孰知天地遥。

四时何倏忽,六月鸣秋蜩。

万象归白帝,平川横赤霄。

犹是对夏伏,几时有凉飙。

燕雀满檐楹,鸿鹄抟扶摇。

物性各自得,我心在渔樵。

兀然还复醉,尚握尊中瓢。

〔注〕①琴台:即宓(fú)子贱琴台,又称单父台,在今天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宓子贱,名不齐,字子贱,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曾任单父宰。

第14题 单选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句单刀直入点明写作原由。“古迹”即单父台,是引发诗人心中万千思绪的直接原因。

B.

全诗前八句交代受“群贤”相邀而临琴台、“顾遗尘”、眺天地,欣喜之中却又愁绪暗生。

C.

“燕雀”二句承上启下,既是实写,又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象征意义,引出感叹。

D.

全诗采用叙事、描写、抒情等方式含蓄蕴藉地表达出诗人醉心渔樵、安然自适的超然情怀。

第15题 问答

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评价高适的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这一评价准确地概括了高适诗歌的艺术特色。请结合本诗分析高适诗歌的这一艺术特色。(6分)

第 16 题    问答题

【2024南充零诊】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成都平原,鸭子河畔流传着“________,________”(《蜀道难》)的古蜀国传说,金乌栖息于通天神树,在叩问苍穹间飞渡千年时光。

(2)创新从来都困难重重,甚至可能九死一生,因此我们必须要有“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的豪情。

(3)早在汉代,成都就有蜀锦专管机构“锦官”,古成都又称“锦(官)城”,比如“________________”。

第3部分:语言文字运用(20分)
第 17-19 题    组合题

【2024南充零诊】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这是甲骨文“走”字,像人摆动双臂奔跑之形。金文在甲骨字形下方增加“止”繁化,《说文解字》“走”为“趋”,释名“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古代所谓“走”相当于今天的“奔”“跑”,今天的“走”,相当于古代的“步”。


这是甲骨文“舞”字,像人两手持舞具而舞之形。金文承甲骨字形而来,舞蹈与脚有关,所以加脚形而为小篆的“舞”。《说文解字》训“舞”为“乐”,《礼记·乐记》说:“舞,动其容也。”

这是甲骨文“武”字,由“止”和“戈”两个部分组成,“止”表行动,“戈”表武器,本义为持戈前行,征伐示威。

从“走”到速度激情的“田径”,从“舞”到柔美艺术的“体操”,从“武”到刚柔并济的“柔道”……①中国传统文化拥有其它文化只能望其项背的底蕴。②在四川师范大学古文字专家温浚源的专业解读中,③文字演变过程折射出中华民族追求进步、勇于拼搏的体育精神。④在这些古老的文字中,⑤我们不仅可以发现体育文化的由来与发展,还能窥探先民的智慧。甲骨文释放出的力量美与现代体育的运动美相互交织、融为一体,为大运会增添独特的魅力与韵味。

第17题 单选

下列句中的“训”与文段中加点(标红)的“训”意义相同的一项(3分)

A.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良好的家规家训能让孩子受益终生。

B.

夏雨雨大运夺冠,得益于清华“学训结合,以学促训”的育人理念。

C.

像音韵、训诂这些穷幽极微的“小学”,王力先生都讲得深入浅出。

D.

赛后王霜的采访虽不足为训,但她对中国足球的看法也有独到之处。

第18题 单选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关于造字法,就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六书”说法。大运会有18个运动项目,下列项目中加点字(标红)的造字法同“武”字相同的一项(3分)

A.

B.

C.

D.

第19题 问答

文中画横线部分有两处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第 20-21 题    组合题

【2024南充零诊】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相关题。

我过去研究林黛玉,总以为与她紧密相连的芙蓉花是荷花,____①____。《红楼梦》第四十回里写黛玉喜欢李义山的一句诗“留得残荷听雨声”,____②____,宁愿欣赏残破的荷叶。进一步细读文本,便能发现书中有“恰好八月(指农历八月)时节”“园中池上芙蓉正开”以及“却是个人影从芙蓉花中走出来”“那诔文即挂于芙蓉枝上”等词句。说明此处提到的芙蓉花在农历八月左右开花,生长在岸上,黛玉可以藏在花丛中,____③____ 。而荷花一般在农历六月左右开花,八月已接近尾声了,且生长在水中,黛玉也不可能从水中走出来,宝玉也不太可能将诔文挂到水里去。反观木芙蓉,大约在农历八月开花,比较喜欢湿润的环境,经常生长在池塘岸边,这与小说的情节全都符合。所以,写《金陵十二钗花语》的时候,我修正了我以前的观点,做出了一个新的解释:象征林黛玉的芙蓉花不是水芙蓉,不是水中的荷花,而是地生的木芙蓉。木芙蓉又名“拒霜花”,没有浓烈的香味。它虽不像牡丹那样被众人追捧,但也风姿绰约,有幽静之美,其花语为纤细之美,象征纯洁。这与林黛玉的性格也比较符合。

第20题 问答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第21题 问答

阅读文段,说说“我”是如何逐步阐述“象征林黛玉的芙蓉花是木芙蓉”这一观点的?(4分)

第4部分:写作(60分)
第 22 题    问答题

【2024届南充零诊】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获得2018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把800万元奖金全额捐献给自己设立在家乡的“瑾晖慈善基金”,重点资助边远贫困地区的贫困学生。在回答相关提问时,钱院士说:“我做这些只有一个目的——回馈我的国家和人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钱院士的言行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题卡
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36分)
1 2 3 4 5 6 7 8 9
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34分)
第3部分:语言文字运用(20分)
第4部分:写作(60分)
22
题目总数:9
总分数:150
时间:不限时
QQ
微信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