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哦,香雪》联读(第二课时) ——青春中国的时代印记年 级:高一 学 科:语文(统编版)
《百合花》《哦,香雪》联读(第二课时)
假如请你在“中秋月”“两个干硬的馒头”“衣肩上的破洞”“枪筒里的野菊花”这些意象中任选一个作为标题,改写《百合花》这篇小说,你会选择哪一个?在你改写的小说里,这个意象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回顾旧知 鉴赏意象
“中秋月”: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象征着“团圆”,但在这篇小说里,则象征着通讯员为了更多的人能团圆,勇于献出生命,最终永远无法与家人团圆的舍己救人的精神; “两个干馒头”:象征着战友之间纯真的友情,体现了通讯员为他人着想的精神,在通讯员去世后又寄托了文工团女兵深切的悲痛之情;
“衣肩上的破洞”:象征美好的军民鱼水情; “枪筒里的野菊花”:象征着通讯员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生活中美的追求。
请从第一人称的视角,根据小说情节的不同场景,将《哦,香雪》拆分为三个与“铅笔盒”相关的故事,并尝试运用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将其重组为700字左右的微型小说。学习任务
第一个场景:在学校,香雪与同桌日常聊天,她渴望拥有一个自动铅笔盒(突出香雪的心理活动); 第二个场景:在火车上,香雪用鸡蛋换女大学生的自动铅笔盒(突出细节描写),错过了下车时间(突出细节描写); 第三个场景:在西山口车站,香雪在月光下认真打量自己换来的铅笔盒,并紧握着它朝台儿沟的方向坚定地走去(突出环境描写)。
思考:“铅笔盒”这个意象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铅笔盒”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对香雪而言,铅笔盒就像暗夜里的明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路上奋然前行,而香雪对于文明的追求,恰恰反映了她智慧的觉醒。
小说《百合花》中,虽然“百合花”是小说主要的意象,但是我们发现,小说中还有类似“野菊花”“中秋月”“干硬的馒头”等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 在《哦,香雪》中,除了“铅笔盒”之外,该小说是否也还有其他意象呢?请大家仔细寻找、思考,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类似的意象还有“火车”和“大山”,“火车”在小说中象征着开放与现代,而“大山”在某种意义上则象征着封闭与传统。
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他们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大山无声的命令。于是,台儿沟
高一【语文(统编版)】《百合花》《哦,香雪》联读(第二课时) ——青春中国的时代印记-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