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专题综合

03杜甫篇2万里悲秋常作客【何止文章-北京四中语文课】OCR识别文字可复制粘贴.pdf

教学研究 备课资料 《北京四中语文课》 高中 何止文章 北京四中语文课 OCR识别 复制 粘贴 PDF   17页   下载509   2025-07-06   浏览57   收藏734   点赞3380   评分-   18206字   18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03杜甫篇2万里悲秋常作客【何止文章-北京四中语文课】OCR识别文字可复制粘贴.pdf 第1页
03杜甫篇2万里悲秋常作客【何止文章-北京四中语文课】OCR识别文字可复制粘贴.pdf 第2页
剩余15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写得最好的,大概还是要数李白了吧: 北京四中语文课 224 李白描写天姥山:“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李白描写蜀山:“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描写庐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些诗人,尽管各有各的表达方式,但是,无一例外的,几乎都是 在用数字来进行直接夸张或用对比来进行间接夸张。杜甫的这句“齐鲁 青未了”,实际上也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来写泰山之高。只不过,杜甫 的夸张要含蓄得多,并且,他是以距离之远、周遭之广袤、平面之开阔, 来烘托出泰山之高耸突兀。如此别出心裁的写法,还真是不多见。 接下来两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和刚才的远望不同,
03杜甫篇2万里悲秋常作客【何止文章-北京四中语文课】OCR识别文字可复制粘贴.pdf
QQ
企业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