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专题综合

02李白篇4梦游天姥吟留别【何止文章-北京四中语文课】OCR识别文字可复制粘贴.pdf

教学研究 备课资料 《北京四中语文课》 高中 何止文章 北京四中语文课 OCR识别 复制 粘贴 PDF   15页   下载644   2025-07-06   浏览47   收藏639   点赞5339   评分-   18430字   18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02李白篇4梦游天姥吟留别【何止文章-北京四中语文课】OCR识别文字可复制粘贴.pdf 第1页
02李白篇4梦游天姥吟留别【何止文章-北京四中语文课】OCR识别文字可复制粘贴.pdf 第2页
剩余13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关于标题“梦游天姥吟留别”。“吟”本指吟咏,即作诗,后来成 为一种诗体的名称。作为一种诗歌体例,“吟”和“歌”“行”等一样, 并无太大的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 言等,例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留别诗和一般的送 别诗都旨在抒写离愁别绪,其不同点在于送别诗往往是送者所作,而留 别诗的抒情主人往往是离者,如苏轼的《再过常山和昔年留别诗》:“伛 偻(yǔ lǚ)山前叟,迎我如迎新。那知梦幻躯,念念非昔人。江湖久放浪, 朝市谁相亲。却寻泉源去,桃花逢避秦。” 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据说,本 文又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至于这“东鲁诸公”都是谁,本 文中并未提及,史料中也不便考证。 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jiào)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 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 开心颜?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诗歌一开篇,提到了海外仙境——瀛洲。瀛洲,传说中的东海仙山。 (瀛洲在东,东瀛原本义为东海,现在大家偏于将其认作日本的别称。) 《山海经》记载,海上有三座仙山——蓬莱、瀛洲、方丈,皆为仙境,
02李白篇4梦游天姥吟留别【何止文章-北京四中语文课】OCR识别文字可复制粘贴.pdf
QQ
企业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