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拟行路难
》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及其生平,把握诗歌的内容。
2
.
通过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把握诗歌大意,梳理诗歌情感起伏变化。
3
.
学会用知人论世去深入体会作者情感。
学习重
难点
重点:
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难点:
体会诗人门阀制度下,命运不公的愁苦心情。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任务检测:
1
.
作者简介
鲍照
(约
414—466),字明远,东海(今山东郯城)人,
;与
庾
信并称“鲍庾”(或“南照北信”);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
鲍照
出身寒微
,自称“家世贫贱”,擅长写乐府诗,闻名于世,但空有一腔才华,
不被朝廷重用,终生不得志
,最后死在战乱中。
2
.
写作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
门阀制度
,主要由数十个士族
(大家族)统治当时的社会,士族制度下的门阀士族,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以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这就造成了“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仕进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
3
.
解题
“
行路难
”是汉乐府旧题,主要是用来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感情的。
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题前多冠
一
“代”或“拟”字。
拟
,摹仿。即学习模仿《行路难》写的乐府诗。
二
、课中学习任务
一
:诵读诗歌,理解诗意
1
.
涵泳诗韵
拟行路难(其四)
鲍
照
泻水
/
置平地,各自
/
东西南北流。
人生
/
亦有命,安能
/
行叹复坐愁
?
酌酒
/
以自宽,举杯
/
断绝
/
歌路难。
心非木石
/
岂无感?吞声
/
踯躅
/
不敢言。
三
、课中学习任务二:赏析诗句,探究主题
1
.
全诗的情感基调(诗眼)是什么?
2.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9001《拟行路难》2导学案 - 高二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