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2导学案 -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上册)

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单元复习 知识清单 单元测试 单元研习任务 写作 作业 答案 详解 教学设计 教案 同步学案 导学案 教学课件 DOCX   9页   下载344   2024-05-08   浏览271   收藏784   点赞2617   评分-   4280字   18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2导学案 -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1页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2导学案 -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2页
剩余7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诗歌里的青春旋律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 峨日朵 雪峰之侧》《致云雀》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领会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情感的手法,体会诗歌的独特魅力。 2.了解诗歌创作背景,知人论世,理解时代与个人的关系,感悟作品中蕴含的青春价值。 3.学习从意象、语言、节奏、结构、情感特点等不同角度欣赏诗歌,获得审美体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4.读写结合,撰写鉴赏札记,交流分享,提升思维品质和写作能力。 学习重 难点 1.学习重点:把握四首诗的核心意象,体会诗歌的意蕴和情感;学习从语言、节奏、结构等其他角度鉴赏诗歌,感悟作品中蕴含的青春价值。 2.学习难点:撰写诗歌鉴赏札记。 学习 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学习任务 一 : 1.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青春旋律,在创作《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 峨日朵 雪峰之侧》《致云雀》这四首诗时,诗人们身处怎样的时代?有着怎样的青春模样?请查阅相关资料,填写下列表格,力求还原诗人创作诗歌的“历史现场”。 作品 诗人 创作时间 当时年龄 历史现场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 红烛 》 《 峨日朵雪峰之侧 》 《 致云雀 》 2.反复诵读四首诗,将你的感悟或疑惑批注在旁边。 3.中国古典文学专家袁行霈说:“诗歌的奥妙,可从意象中寻到不少。”本课的四首诗分别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怎样的特点?请梳理诗中主要意象,填写以下表格。 作品 主要意象 意象特点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 红烛 》 《 峨日朵雪峰之侧 》 《 致云雀 》 课中 学习任务 一 寻找时代踪影,畅谈诵读感受 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 峨日朵 雪峰之侧》《致云雀》这四首诗创作于何时?诗人们当时多大年龄?身处怎样的时代?请分享你填写的表格,带领大家 穿越回 诗人创作时的“历史现场”。 2.同学们课前反复诵读了这四首诗,哪首诗最让你感动?哪些诗句给你印象深刻,甚至点燃了你思考人生、积极上进的热情?请读一读,用几句话来分享你的诵读感受。 课中 学习任务二 抓住重要意象,品味诗歌意蕴 我们如何感受到诗歌的意蕴、诗人的情感?中国古典文学专家袁行霈说:“诗歌的奥妙,可从意象中寻到不少。”通过第一课的学习,我们把握了“意象”这一概念——客观事物与作者主观情感的有机结合。意象是诗歌表情达意的主要载体,要读懂诗歌,必须把握并欣赏其中的意象。 1.本课的四首诗分别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怎样的特点?请梳理诗中重要意象,填写以下表格。发言的同学先诵读一下相应的诗歌或
1020《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2导学案 - 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上册)
QQ
企业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