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接着便将镜头拉近,画面里呈现的是一幕妻离子散的悲剧。家
人无论性别无论长幼,都来奔走相送,尘土在空中沸腾着,遮天蔽日,
掩盖了咸阳桥。家人拦在路上,拽着士兵的衣服恸(tòng)哭不止,悲伤
痛苦之气直冲云霄。早在乐府诗《木兰诗》中就有过类似场景的描写:“旦
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
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
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
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
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北京四中语文课 208
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
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魏文
帝曹丕也在离别诗中写过:“舍我故乡客,将适万里道。妻子牵衣袂,
落泪沾怀抱。”
此句中“尘埃不见咸阳桥”,是在写出征行人之众;“哭声直上干
云霄”,是在写相送亲人之痛。一面是穷兵黩武,一面是妻离子散。诗
歌开篇即由远及近,整体概况与局部细节相辅相成,兼顾视、听两方面,
给读者以强烈的感官感受,并集中表现了战争施加给百姓的悲惨遭遇,
令人触目惊心。
行军相送,古今皆有,然而,一个“走”字,写出了此次相送是如
此慌乱,说明战争正如火如荼,战事紧急,形势危难。在那样的时代,
一个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是儿女之父、妻子之夫、父母之儿,但因为战事
不断,便出现了“耶娘妻子走相送”的场面,他们离开家庭,一个个家
庭被拆散得支离破碎。且不说亲情等人之常情的缺失,就单言这个家庭
是否有继续生活下去的能力,都要打上大大的问号。“走”,这里自然
取奔跑之意,既说明亲人间的难舍难分,又点出行军之急。仅一个“走”
字,寄寓了诗人多么浓厚的感情色彩!亲人被突然抓兵,又急促押送出
征,家人追奔呼号,那一刹那的生死离别,是何等仓促,何等悲愤!
03杜甫篇1国破山河在【何止文章-北京四中语文课】OCR识别文字可复制粘贴.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