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北京四中语文课
第1课举杯邀明月
原本照例应该先介绍一下李白其人,但是,由于这位人物实在是太
出名,出名到家喻户晓、老少皆知,我想,一切俗套的人物生平简介,
便也都可免去。
我倒是想起著名诗人余光中写的一首赞美李白的诗来,这首《寻李
白》写道: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酒,无疑是李白以及李白诗歌的命根了。杜甫曾说:“李白斗酒诗
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酒,成
全了李白自身性情中的豪放与不羁,成全了李白诗歌风骨中的飘逸与
浪漫。
还有月。据说,在李白流传下来的千首诗作中,每三首就一定有一
首写到月亮。在李白的诗歌中,月可以是戍守边疆的征夫,可以是苦待
闺中的思妇,可以是出门在外的游子,甚至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与命运的
幻想。难怪后人称李白为“月光诗仙”。
李白篇 天生我材 酒鬼诗仙 097
还有剑。李白二十年少之时,只身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在如今的我们看来,诗与剑,一文一武,有些不太搭调。然而在古代,
文人佩剑,是一种时尚,更是侠义风范与英雄精神的象征。李白就是这
样的一位文人侠客,在他的诗作里,写到剑这一意象的,就有一百多首。
余光中说,李白“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李白的“半个盛唐”里,
自然少不了酒、月和剑。有一首诗似乎最能反映这一特点,我们一起来
读一读吧。
月下独酌·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
这首诗中,有酒,有月,另外,尽管没有写出一个剑字,但从“我
舞影零乱”一句来看,这“舞”自然是“剑舞”吧,至少,我们可以做
这样的想象。如此一来,该诗中“酒”“月”“剑”俱全。酒能放大诗
人孤独失意的心情;月又成为诗人的寄托,是诗人解放自我的出口;而
剑似乎是诗人耿耿于心的一团执拗的抱负,一腔无奈的怨愤。正是这样
的复杂、这样的矛盾以及这样的不如意,才帮助诗人“绣口一吐,就半
北京四中语文课 098
个盛唐”。
02李白篇1举杯邀明月【何止文章-北京四中语文课】OCR识别文字可复制粘贴.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