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语文 专题综合

04苏轼篇1东坡画扇【何止文章-北京四中语文课】OCR识别文字可复制粘贴.pdf

教学研究 备课资料 《北京四中语文课》 高中 何止文章 北京四中语文课 OCR识别 复制 粘贴 PDF   10页   下载496   2025-07-06   浏览41   收藏788   点赞880   评分-   10789字   18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04苏轼篇1东坡画扇【何止文章-北京四中语文课】OCR识别文字可复制粘贴.pdf 第1页
04苏轼篇1东坡画扇【何止文章-北京四中语文课】OCR识别文字可复制粘贴.pdf 第2页
剩余8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当然,除了这种文言阅读能力的训练之外,我更希望同学们通过这 个故事,去完善对苏轼的印象。 →1.苏轼之宅心仁厚 你觉得这个故事反映出苏轼怎样的特点?我想,你们一定都能说出 这个故事表现了苏轼宅心仁厚的为官品质,这一点,想必是每个读者的 共识。初到杭州为官的苏轼,并没有采用“杖棍五十”的手段,对那位 欠钱不还的被告施以惩治,表示自己依法办事、执法严格,好给当地大 小官吏、平民百姓一个“下马威”。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欠钱的 被告偿还了此笔债务。如此一来,原告满足而去,被告感激涕零,乃至 整个杭州城里有口皆碑。 苏轼的宅心仁厚,有他自己的一番话为证: 余少不喜杀生,然未能断也。近来始能不杀猪羊,然性嗜蟹蛤,故 不免杀。自去年得罪下狱,始意不免,既而得脱,遂自此不复杀一物。 有见饷蟹蛤者,皆放之江中。虽知蛤在江水无活理,然犹庶几万一,便 使不活,亦愈于煎烹也。非有所求觊,但以亲经患难,不异鸡鸭之在庖厨, 不忍复以口腹之故,使有生之类,受无量怖苦尔,犹恨未能忘味食自死 物也。 一位从牢狱中走出来的人,一位从死刑的边缘走回来的人,对
04苏轼篇1东坡画扇【何止文章-北京四中语文课】OCR识别文字可复制粘贴.pdf
QQ
企业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