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
课文解说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原载1920年1月5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
,
收入《女神》第二辑。此诗以澎湃的激情赞颂了大自然的神力,强烈体现了诗人破坏旧世界开创新世界的勇猛革命精神。郭沫若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受到“五四”爱国运动及美国诗人惠特曼的影响,进入了诗歌创作的爆发期。郭沫若说:
“
个人的郁积,民族的郁积,在这时找出了喷火口,也找出了喷火的方式,我在那时差不多是狂了。”(《序我的诗》)
本诗一共七行。第一、二行展示了海洋雄伟壮丽的景色;第三、四行抒写了对眼前景观的强烈主观感受;第五、六、七行是对力的讴歌和赞美。
这首诗充满激情地赞美大自然,展现了大自然宏伟壮丽的图景。诗中展现的空中云海,描绘的北冰洋、太平洋的滚滚洪涛,充分表现出大自然的雄奇、壮阔、瑰丽、博大,气势磅礴。诗人描写大自然,是把整个大自然当作“自我表现的全宇宙的本体”
,
当作生命的化身,所以诗中对大自然的描绘、歌颂,渗透着强烈的主观感受,自然景观与诗人的主观世界达到交融一体的境界。
诗人对大自然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情感,是对“五四”时代“狂飙突进”精神的讴歌。诗中出现的云的怒涛、海的狂潮、诗中反复歌咏的“力”就是“五四”时代精神的象征。而诗人所着力赞颂的“力”
,
也是全诗的诗眼所在。“力的毁坏”是毁坏旧世界、旧中国、旧社会、旧文化;“力的创造”是创造新世界、新中国、新社会、新文化,创造新时代的文明。诗人对“力”的歌颂,歌颂了它的形态(力的绘画,力的舞蹈)
,
它的声响(力的音乐,力的诗歌)
,
它的韵律(力的律吕)
,
表现出一种勇敢进取、积极创造的奋发昂扬精神和热烈向往、执着追求,以及摧毁旧事物的勇气与坚定。
这首诗还鲜明地展现了郭沫若的诗集《女神》雄浑豪放的浪漫主义风格。诗人以大胆、丰富而奇特的想象营造壮阔、恢宏的意境,诗人想象“我”站在地球的边上,眼观大洋,耳听海涛,并把太平洋想象成为一个力大无穷的勇士,竟然要把地球推倒,
把相距遥远的北冰洋和太平洋联结起来,把天空的云海和海洋的洪涛联结起来,创造出一种阔大而超越的意境。这些神奇的想象、壮丽的场景同诗中表现的进取、乐观精神,及对理想的追求与憧憬,构成了诗歌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
本诗句式自由,节奏鲜明。作为一首自由体的新诗,诗人采用了不受束缚的自由句式,具有极为鲜明、强烈的节奏感。长短句式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使得诗作显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文解说【第一单元】【必修上册】【教师用书】